十月的一个星期天,我们访问了西安儿童福利院。一走进大门,只见整齐的房舍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错落有致的花坛里鲜花吐艳,整个院内显得非常干净卫生,在一座楼房前的平地上,一群穿着整洁的孩子们正在尽情地玩耍……如果不是走进门时看了大门口所挂的牌子,谁能想到这里便是被人们称之为“没有了父母的儿童世界”呢?
西安儿童福利院是1985年从原西安社会福利院分离出来后成立的,占地80多亩。现有护理人员、教师、医生和其它工作人员61人,收养着120多名孤儿。最小的只有两个月,最大的已18岁。这里的绝大多数儿童都是残疾婴童,福利院的全体工作人员以“不是父母,要胜似父母”的爱心,遵循“养、治、教”三结合的原则,给孩子们以良好的治疗和照顾。在这里,7岁以上的正常儿童由院内的老师负责一切生活管理,并让他们在就近的中小学上学,中学毕业后,再为他们安排一定的工作。对虽够入学年龄、但智力低下的孩子,专门在院内的弱智班由老师进行智力启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婴幼童及瘫痪儿童,由保育人员“三班倒”地实行“承包护理”。对各种残疾儿童,福利院都尽力对他们进行治疗并积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该院的建设。6年来拨款逐年增加。现在全院孤儿的月平均生活费已近60元,院内按不同的年龄、残疾性程度及食品需要给孩子们配制食品,四季的衣服按时更换。每年的“六一”和春节,省市领导都要带上礼物来看望孩子们,民政部、国家教委、中国残联也常来人探望。为了孤残儿童的更好康复,西安市政府在市财政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今年还拨出70万元来,为福利院修建了“康复培训中心大楼”。
福利院吴生礼院长和党支部书记毛乃正告诉我们:全社会对孤儿们的爱心也非常令人感动,各群众团体及不少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和个人每年都要给孤儿们送来许多衣物、食品、书籍、玩具、体育用品及现金。有的前来为孩子们义务查体、理发、缝补衣服。有的给福利院送来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缝纫机、建筑材料甚至奶牛,支持福利院为孤儿们搞好服务。
当我们离开福利院时,在大门口碰见了一位已上初中的孤儿,问起他在福利院的感受,他告诉我们:“我在这里已生活好几年了,虽然我没有了父母,但福利院的叔叔阿姨们对待我们比父母还好,我们象正常孩子一样生活,有时比他们得到的关怀和爱护还多,这都是因社会主义制度好”。听了孩子简短的话语,我们不禁为之感动。是啊,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社会主义,能有这些孤儿们的今天?! (蒙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