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连载) 白堤
治标更治本
1989年冬季的除六害、反吸毒行动中,西安出动4万余人,声威大振,战绩辉煌。
可是公安机关不可能象一把永远绷紧的弓,也有松弛的间歇,也有新的治安任务。当“严打”的“一阵风”过后,有些躲过风头的吸、贩毒者重新露头,有些已经戒过毒的“瘾君子”又旧梦重温。1990年、1991年,公安部门仍然打击了众多的贩毒者,并对屡教不改的吸毒者强制戒毒。
每每是本地区肃清了,外地区吸贩毒者仍然会流窜进来,地域性的肃毒如果离开全国整体性的综合治理,难免会形成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既不能有效打击吸、贩毒者,也很难巩固本区域的治理效果。
东关医院王小平医师曾作过一份详尽的吸毒者状况调查。这所医院数月中收治的201名吸毒者中,男性191人,女性10人,重点年龄段在18至25岁之间。
学历:大专3人,高中48人,初中76人,小学71人,文盲3人。
职业:干部7%、工人20%、个体户40—50%、无业人员15%。
吸毒史:少于半年的46人,半年至1年59人,1年至2年77人。
吸毒经费:每日少于50元的22人,少于100元的36人,101至200元的73人,201至300元的13人,301至400元的13人。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目前吸毒者的特征:1、青年居多;2、文化程度低的人数居多;3、经济收入高的个体户居多;4、因猎奇而坠入深渊的居多。
这就从深层次上告诉我们,在严厉打击吸、贩毒行为的同时,不能忽视提高国民素质,不能忽视教育下一代。治标,更需治本。
在各地区查出的吸毒人员中,有两类人数量较大。一类是经济收入高的个体户;另一类是尚无职业的城镇青年。许多个体户,包括一些停职留薪后做生意赚了钱的工人,是经济上的万元户,精神上的贫困户,其消费盲目性很大,在包括吸毒的享受挥霍中耗费掉不少钱财。至于无业青年闲居无事,也很容易沾染吸毒恶习,开始可能伸手向父母要钱吸毒,发展下去多数会走上盗窃、抢劫等犯罪道路。要改变这种严重恶果,不仅需要戒毒医院和公安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倾注心血,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这一代人恰恰是祖国的未来,等待着他们的是艰巨的重任。而那些嗜毒如命、病体孱弱、坐吃山空的他们,能挑得起这副历史的重担吗?
为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再不当“东亚病夫”,为了祖国明天的前途,为了亿万家庭今天的幸福,我们必须彻底驱散这片罪恶的“黑雾”
壮丽的祖国晴空呵,永远应是“艳阳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