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玉
说巴金不是文学家,恐怕谁也会感到诧异的,然而,这却绝非笔者杜撰,实实在在是巴金本人说的。谓予不信,有文字为凭:“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这是巴金在赠送给上海女工吴淑芳的《巴金文选》上所题的话。
巴金的话颇让人感慨:做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用他那支充满灵气与勤奋的如椽之笔,为人类留下了多少不朽之作;对于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人为之敬佩、骄傲;国外文化界鉴于他对人类文化做出的贡献,亦把“但丁文学奖”的奖章授予了他。在当今中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坛,“巴金现象”已引起人们普遍地高度关注。
然而,正是这位文坛宿将,却说出了“我不是文学家,不是我有才华”的话,内涵又何在呢?探索巴金为人民写作的一生,体察他对普通民众关怀的胸襟,不难看出,这除了表示巴金的谦虚之外,在他所题“不是文学家”之后的另一些话是很能为巴金的内心世界及他的崇高人品作以注脚的“我写作……(是)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有无限的爱,我用我的作品来表达我的无穷无尽的感情。”这是巴金的心声,又何尝不是他那对人生充满着广阔而伟大的爱心的写照?巴金正是把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全部的恨,对人民的无限的爱都融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化为了自己每一行动的宗旨与出发点。
也正因此,才有了建国以来作家队伍中唯一干着公家事,却不拿公家钱(工资)、靠稿费养活自己的“不与旁人同”的先例;有了捐献稿费十五万修建现代文学馆的壮举。也正是基于这种对人民的深深的感情,年逾古稀的巴金在耄耋之年再次展示了他那宽阔爱人民的胸怀——将自己仅有的珍藏本义卖赈灾。巴金为人民写作,为灾区义卖的举动与他那不朽的作品的完美“结合”,不也正在文坛上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巍峨的大写人的丰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