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春,45岁的王开明迎着改革的潮头,走上了负责咸阳市城建工作的领导岗位,以当公仆、干实事的风姿为全市职工和居民群众分忧,为咸阳这座“明星城市”添光彩,在短短的一年里留下串串闪光的脚印…
为建设古城“南京路”奔波
咸阳曾是中国第一个封建帝王立国之地,又是汉唐等10多个王朝的京畿要地,昔日曾有过商贾云集、轻弦妙舞的繁华,而今却落伍了。
“必须加快步伐,迎头赶上!”王开明瞅准了古城全方位改革建设的新路子,他大会小会讲,通过走访、考察、论证,于是,一个大胆而实际的“四个一”(即人民路文明卫生商业一条街,吴家堡坡段文明卫生一个点,以市政、环卫、绿化为主的街道卫生一个面,以城区规划为龙头,以治乱为基本内容、拆除违章建筑为重点的一条线)的城市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了。单是人民路文明卫生商业街,其工程之巨,涉面之广,耗资之多,算得上是咸阳建设上的大工程。面对重重困难和问题,他提出“现场办公”的要求,并第一个下到施工点。公共汽车站台建设缺少资金,他和有关部门一道研究方案,组织技术人员很快设计出集站台、广告、宣传于一体的精美站台,提出谁出钱、谁拥有的原则,不到一天就将改建站台的事落实到了厂家。街心有一块打了13年官司的地皮,他闻风赶去,钉是钉,铆是铆,很快解决了问题。他还从机关抽调了21名科级干部,对工程实行包干负责。就这样,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动员了上万的职工群众参加施工,把人民路建成了咸阳的“南京路”。
真抓实干治“三乱”
今年5月份以后,酷热过早地袭击了咸阳城,致使咸阳市区两三万职工和居民用水告急。王开明立即带领建委、公用事业局、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的同志,逐街逐巷检查“水荒”情况,及时采取打井补压、改造管道、引水补济等措施,很快解决了供水不足问题。接着,他又着手部署加快水厂建设和水源勘探工作,为根治古城“水荒”而操劳。
“我们这一带小偷多、卫生差、管理乱!”“我们这里,是上边管不好,下边管不了的‘小特区’!”王开明听到市上新开发的沈家小区职工群众的反映后,果断地提出了“属地为主、区分负责、严管严治”的措施,并亲自狠抓落实,使“小特区”的面貌很快改观,最近被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区管理试点单位。
“群众的难点,就是我们建委工作的重点!”这是王开明的口头禅。在他的支持下,咸阳城区一年新建30个垃圾台,修补城市坑凹路面近万平方米,清掏下水井2000眼,植树15万株,种草坪5万平方米……一年来,在城建上可书一笔的大实事就有13件,最近通过了全国文明卫生城市的验收检查。
一个心思唤清风
为了抓好建委系统干部和工人队伍的作风建设,王开明带人或组织人员走访了市区被管单位和用户1300多户次,了解研究本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不正之风及症结,修订完善了320多项廉政制度和措施,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查,一项一项地纠正落实。不少群众反映市公共汽车公司一些司售人员“脸难看、话难听、车难坐”,他就组织人力动了“真格的”,对个别屡教不改、以车谋私者处以重罚,公开曝光,一下子刹住了行业不正之风。城市规划建设审批项目易产生腐败现象,他就对今年所建的800多个项目全部实行公开审批,有的当场办公,当天放线,堵塞了漏洞。
在人们的心目中,堂堂的建委主任一定有个像样的“府第”,岂不知他至今还住的是一室半的旧房。王开明的妻子在鞋厂工作,工资没有保证,整天唠叨着说:“建委下边大小几十个单位,给我找个工资有保证的单位该可以吧!”可王开明从当市审计局长到任建委主任快5年了,就是不开这个口。今年夏天,他和机关的几位同志去北京出差,有人想跟着主任可以乘飞机,坐软卧,风光风光。没想到王主任却和大家买了一样的硬座火车票。到了北京,也是和大家一样吃便饭,住10多元的铺位……跟着这样的领导,大伙还能说什么呢?
(渭滨 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