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山·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全党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指导思想。而完善企业承包制则必须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落实到企业承包的各项措施中去。
在建立和完善企业承包机制中,首先必须体现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明确承包的主体是职工群众。在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制定承包方案、签订承包合同等工作中,工会要积极参加。在正式签定或续订承包合同时,必须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在承包合同实施过程中,经营者应向职工代表大会定期报告承包方案实施情况,重视合理化建议,欢迎和支持职工对行政工作的检查监督。一轮承包终了时,由职代会对承包结果和承包者作出评估,按完成任务情况及时兑现合同中的有关规定。
必须建立全员抵押承包的运行机制。全员抵押承包是指企业全体职工,拿出每月固定工资的一部分,每月的综合奖以及浮动工资作为抵押金。完成了承包指标,抵押金保息分红。完不成承包指标,用抵押金弥补。这样做,可把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联在一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也利于发挥工会和职代会的作用。可以向“两段式承包”(即全员资产抵押承包)的方向过渡,使职工成为具有人格化的企业财产所有主体和生产经营主体,从空洞的主人变成为真正的主人。
积极推行双保合同制,并同承包制一起配套进行。凡是实行承包制的企业,都必须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规定:“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可以由厂长代表行政,工会主席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或共同协议,为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互相承担义务,保证贯彻执行。”这要成为承包企业的一项制度固定下来。要把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增加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职工福利等要求和措施具体化,以明确企业党政工的权利和义务。另外,工会应作为双保合同的一方代表,要参与双保合同的制定、签约、实施、兑现的全过程。双保合同的目标、权利和义务,责任和措施,要让职工知道,要通过职代会审议通过。工会应该代表和组织职工群众检查双保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分配的兑现情况,随时向行政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发动职工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双增双节活动。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这就要处理好国家、集体、职工,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完善利益分配制度,以缩小承包人与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差距。要把利益分配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分配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经营者不得自作主张改动分配方案。
(作者单位:铁一局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