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美在真诚——读秋乡的散文集《灯下心语》

2023年08月25日

崔子美

喜欢秋乡的散文已经很长时间了,直到见到她并熟悉起来之后,才懂得文如其人四个字的真正含意。她质朴善良、耿直坦荡,不会假惺惺,也不会随俗附庸,是有个性的女性。她做文章从不掩饰自己,抒真情说真话,象文学界评介她那样:“喜怒哀乐,愁怨甘苦,每一字每一章都是心的悸动和剖露,没有半点虚假。”想是这个原因,《灯下心语》一出版,不长时间就在书店里脱销了。

读她的散文集,最大的感受就是能焕发起心底积极向上的力量,优美的文笔很清丽很洒脱。也许因为她是新闻工作者,写出的文章总是贴着生活很紧,记实性的作品多,社会意识明显,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往往给人一种如看漂流长江者的画面,既撼动人心,又激昂奋进。“陕北记事”四篇和“秦岭散记”五篇,就是突出的例证。

“陕北记事”里,她以职业的敏感,从生活中发掘出看似平凡但却崇高的人和事,毫不雕凿地去颂赞。记事之一中的老刘,因“她”采访吃苦而不安,徒步翻山时要用当年背过弹药、伤员,转送过“边区群众报”的背架背“我”,背满身城市病、脱离群众的党的记者。读到这里,笔下真切充沛的感情让人和作者一同“憋着的泪终于滚滚而下。”作者寄托着一种期望,那就是党群关系应该紧密起来,我们党的干部应该更多地深入基层,做人民的公仆。记事之三的老书记,带领大伙治沙取水,又独自在海子边盖起庵子守护,为什么?他在赎罪,就因为他挪用了大队的九毛七分钱,觉得丢了党的人,时刻不安。老书记的形象,与当今少数大吃大喝、捞取私利的现象是多么鲜明的反差。

秋乡一贯认为,文学作品如果不紧跟时代,不去服务于社会就不算文学。无病呻吟的闲适文章,再讲究艺术手法再锤炼语言,也是没有读者的,等于废纸一张。

许多女作家写作,凭借女性的细腻和丰富有感受力,靠灵气和情愫。秋乡除了这些,就是别有一双穿透生活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写出深刻的主题来。一针见血的妙笔、清秀流畅的语言、新颖的角度和虚实相映的结构,是她《灯下心语》的艺术特色。

上篇:拓片者
下篇:脚下的风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1/12/1991121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1-12/17/07350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