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造纸网厂,提起切网工、共产党员张江林,全厂1000多名职工无不敬佩,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奉献,连续8年被评为厂双文明职工和优秀党员,被职工誉为“不松套的老黄牛”。
1970年,张江林进厂当了切网工。这工作又苦又累,质量要求很严,几十米长的网边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稍有不慎,价值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产品就成了废品。一些人没干多久,就要求调换工作,但张江林却说:“我们一剪子下去就给几百人的劳动果实下了结论,是多是少,是好是坏,就靠这把剪子说了算,责任重大啊!”为了使每机网都得到充分的利用,他把全厂700多种网的尺寸规格记得滚瓜烂熟,切网时总是算了又算,从不轻易下剪。一次生产部门切网通知单上要求切一张长9米的网,经过仔细丈量,他认为切成9米长太可惜,几十公分长的网头就白白扔掉了。由于他对各种网的规格了如指掌,便提出了改裁成9.3米长另一种规格的网,从而使这张网多利用了1平方米。多年来,他切网的成网率总高于计划0.5%以上,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厂增收2万余元。
他还利用工余时间从废网里拣出那些稍大的网头保存起来,先后为乡镇小纸厂利用了6000多平方米,价值20多万元。
20年来,他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打扫卫生,整理工具,做好切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生产任务重时,他白班、夜班连轴转,一人连上几个班。一次切网时,他经过全面检查,发现了一处网病,按规定交给织网工处理就行了,不少同志也劝他这样做。可他说,织网工太忙,还是我来修吧。他蹲在那里,一干就是几个钟头,结果下班晚了,食堂关了门,他买了一包饼干,喝了一杯开水,一顿饭就这样凑和过去了。象这样的事,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他爱人一次有病住了医院,还动了手术,因厂里忙,他安排妹妹去照顾,自己没请一天假,没误一班工。
一天夜里,他突然感到喉咙里咸乎乎的。他知道自己又吐血了。他患严重的胃病已有多年,第二天他在厂卫生所输了一天液,医生开了病假条,并嘱咐他好好休息,千万不能太累了。事不凑巧,纸厂当时急需一批网,班里又刚调走了一名老工人,新来的青工又不能顶岗,怎么办?他没有犹豫,把病假条往口袋一装,又上了切网台。当时正值流火八月,天气炎热。他拖着虚弱的身子,没干多久,汗水就湿透了背心,两腿发软,眼冒金花。他咬紧牙关,暗暗告诫自己,千万要挺住。那天他一直干了10个钟头,直到切完了那批网。事后,小组工友们激动地说:“江林为了工作,命都豁上了。”(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