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仲谦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工会兴办经济实体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日益成为工会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无论从现实的角度和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考察,都可以看出,兴办经济实体是工会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会办经济实体既是维护国家总体利益和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工会独立自主的必然要求。工会办实体,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社会增加财富,为国家减轻负担,是维护国家总体利益的体现;同时通过办实体,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为职工谋更多的福利,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的体现。《企业法》规定,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由于国家拨给工会的经费有限,相当一部分工会专职干部的工资、奖金由行政开支,不少工会组织搞活动靠行政拨款、补助,这样,在一些单位,工会不能大胆实施对行政的监督权,工会干部对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能、不敢维护,有的受到压抑或打击报复,有的则与侵犯职工权益的人或事站在一起。这就很难谈得上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实践证明,经济上的自主,是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而实现工会经济自主的一条途径就是兴办经济实体。工会通过办实体,财力增强了,才能实现列宁主张的掌握管理部分国家经费和承担部分社会职能,如工人福利、劳动就业、社会保险、职工救济等等。如此,工会的社会地位必然大为提高。
工会实现民主化、群众化,就是要克服“官”化、行政化倾向和脱离群众的弊病,真正按照群众组织的特点和方式开展工作。这就要求工会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办会。这包括在经济上,不能只走靠国家拨经费这一条路子,而是要发挥工会“职工群众之经济组织”(刘少奇语)的作用,动员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群策群力,兴办经济实体,扩大经济来源,增强工会财力。反过来,给职工群众以较多的给予,为他们多办实事、好事,使他们切实感到工会是职工之“家”。这样,工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然会有大的增强。随着工会的工作领域、工作内容的扩大和增加,工会的经费日趋紧张。形势要求工会不能只当消费部门,而要通过办经济实体,使自己的经费进入生产和流通领域,以实现较大的增殖。同时,工会兴办的文化宫、俱乐部、疗养院、工人报社、工会院校、职工之家等事业,有的要更新改造,有的要发展。毋用置疑,这些事业单位本身要抓好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但在基本建设等大的投资方面,仍需要工会的财力支持。根据职工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大量的新的事业迫切需要兴办。这就要求,工会和事业要互为依托,发挥各自的优势,兴办经济实体,以积累资金,发展事业。
放眼国际工会运动,外国工会办实业是非常普遍的。原联邦德国工会拥有250亿美元的“经济联合股份公司”;拥有52家超级市场、900家百货商店,30家大工厂,资产值达230亿美元。日本、墨西哥、阿根廷等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工会都办有实业。这些国家的工会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社会团体,拥有很大的参与权与决定权。我国工会兴办经济实体已经起步。随着对外进一步开放,工会办实体已成为我们面临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省总事业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