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一名农村姑娘,出于崇拜、钦佩张学良的心情,多次投书台北。少帅接获辗转收到的信后,亲笔给这位少女写了回信并寄赠近照。年龄相隔大半个世纪的一老一少成了忘年之交,两年来多次书信往返,成为佳话。
这名江苏姑娘名叫张静华,今年17岁。她的父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但极喜欢阅读各种名人传记,对张学良十分钦佩,读了关于少帅的许多书。张静华刚懂事,就听父亲讲述关于张学良的许多传奇故事。在父亲的长期熏陶之下,她从小就非常崇拜张学良,并在心里渐生出一个难解的迷团。
1984年,张静华读小学4年级时,村里放映一场电影《西安事变》,她看完后一个晚上睡不着觉。几天后,老师教同学们学写信,题目是《给最敬爱的人的一封信》,张静华不假思索,决定给张学良写信。信写好之后,因为无法得知张学良的地址,一直没有寄出。
直至去年6月的一天晚上,已经毕业并在一家乡镇工厂工作的张静华,在一张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邓颖超为张学良将军90诞辰发出的贺电中,找到了少帅的住址。当晚,张静华立即给钦佩多年的张学良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张爷爷,您一直是我最敬佩的人,从小到现在,那怕是将来。当我刚懂事的时候,我爸爸便给我讲您的故事,说您是一个真正的东北汉子。想当年,您爱国忧民,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爷爷,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一看,聚一聚,让我们举杯同庆?我想,大概不会很远了吧!”她还随信给张学良寄去了两张自己的照片。10多天以后,张学良刚过90华诞,便在台北收到了张静华的信。少帅立即亲笔给张静华复了信,并附上他和太太赵一荻刚刚合影的照片。信中写道:“静华小妹妹,你的信和相片全收到了。你很关怀我们,谢谢你。随信附上近照一张,以慰情怀。愿上帝祝福你!”落款是“张学良、赵一荻同启”并加了一句(“吾老矣,常写错字”)。
7月25日,张静华收到久盼的回信,接着又多次给张学良写信,还写了一首诗送给少帅。诗曰:“为国自强行兵谏,壮志虽酬陷囹圄,辗转已过五十年,何时虎将身自由。望眼欲穿盼团圆,可恨海峡成篱藩,如今祖国日强盛,更盼少帅回归来。”
张学良也多次回信,对张静华的关心表示感谢,并就她提出的问题说:“谈及往事,云水万千。我曾是一名军人,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欣闻故乡好,甚慰。”
春去秋来,几度书信往返,老将军和农村姑娘隔着遥遥海峡,进行着发自心灵的对话。 (据香港《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