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位于兴平七里镇的陕西省建筑工程机械厂经过全厂职工的奋万拼搏,捷报频传,“六喜”临门:该厂生产的JZ200型混凝土搅拌机荣获国家银质奖;企业管理荣获建设部质量管理奖;JZ500型和JS500型混凝土搅拌机分别荣获陕西省优秀新产品奖;该厂党委、团委和工人俱乐部分别被省建总公司和省总工会树为先进单位。
走进这个省建系统唯一的国家二级企业,从铸造、机加到组装车间,到处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的迎新景象。厂总工程师王心宏高兴地向记者谈起了新产品开发,他说过去他们主要生产两种鼓筒形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由于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性能落后,既影响了提高经济效益,又制约了企业的自身发展。从1987年开始,厂里首先注意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新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在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的支持配合下,当年一次开发成功了4种新产品,提前半年完成了建设部提出的产品更新换代任务。该厂的技术人员还自行设计了两种混凝土自动配料机,一举填补了我国建筑机械行业的一项空白。他们根据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开发了混凝土搅拌站、搅拌输送车和输送泵等大型商品混凝土机械,技术性能和指标分别达八十年代国际水平。
这个厂为了进一步消化去年生产成本涨价200多万元的不利因素,全厂职工群策群力,艰苦拼搏,精打细算,挖潜降耗。每每谈及此事,该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都会如数家珍般地列举出一系列职工中的感人事迹。通过群众性的双增双节竞赛活动,该厂实现了“三个降低”。即优化设计降低设计成本37万元;选用优质名牌配件降低采购成本35万元;职工精打细算降低生产成本105万元。在炉火熊熊的铸造车间,一位铸工班长说:“在夺高产的日子里,连厂党委张书记都甩开膀子打模型,抡着铁锨一干就是两个星期。看到领导都这样带头干,咱们出力流汗还有啥说的?”
当记者问到去年企业效益和职工人均收入状况时,厂长何永学显得挺激动,他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863.7万元,买现利税154.3万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94.14%和37.65%。职工人均收入为2941元,比1990年增长了35.6%。 本报记者 杨明洲 桂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