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苗乡拾趣

2023年09月01日

何永林

前年,我有幸去云南劝绿苗族彝族自治县出差,小住三日,对苗族的生活略知一二。那里是苗、彝、汉多民族居住地。汉族住肥沃的平坝子,彝族住坝子的边沿,苗族则住在高山上。这是旧中国民族歧视政策遗留的后果,解放后政府虽动员苗族同胞搬下山,但因其生活不习惯,又纷纷移居山梁。他们三户或五户在林地里搭个草棚,开出一片片荒地,种上玉米或洋芋,便住下来。若收成不好,遂又自由搬迁于另一高山上。

苗人身材短小精悍,男女均在1.5米以下,性格刚烈,吃苦耐劳,汉族人称他们为小钢炮。上山打猎,男子能赤脚满山架岭地追捕飞禽走兽。苗人好客,若来客人,必大碗敬自酿的浓香玉米酒,客人不醉倒不成敬意;如若推辞,便会怒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远古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苗人在路上丢失了东西,路人若拣拾,就得挨揍。路人若随意在他们耕种的地里拔一只萝卜解渴,他们会怒不可遏,或手握猎抢,或放出猎狗惩罚。若果很礼貌地打个招呼,他们便慷慨地说:你去地里随便拔吧!毫不吝啬。

苗族男女青年的婚姻,全由父母包办,父母之言定终身。随一而终,不得有半点越轨行为,否则,苗人族长或长辈就会轻则痛打,重则枪击。婚法如此严格,谁还敢违抗呢!

如今,苗族妇女勇敢地冲破旧习俗,下了山寨,走出坝子,结伙进入大城市参预经商,繁荣市场,实在是件可喜可庆之事。相信他们会学习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尽快富裕起来。

上篇:要重视教育功能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2-01/18/08334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