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17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宣布,苏联将在1991年12月底中止存在。这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过程正在走向终点。
自苏联开始推行“新思维”,大搞“民主化”、“公开性”以来,民族纷争迭起,联盟趋于瓦解。去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停止履行总统职务,由副总统代行其职。由副总统、总理、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8人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国家全部权力。同时宣布,为了克服苏联面临的“危机”、“对抗”、“混乱和无政府状态”,实行紧急状态。21日晚,戈尔巴乔夫宣布他已“完全控制了局势”。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先后被捕。
“8·19事件”之后。苏全国出现一股反共浪潮。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决定苏共中央自行解散。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先后发布了暂停以及完全禁止苏共和俄共活动的命令。拥有1000多万党员的苏联最大的政党就这样轻易地被赶出了历史舞台。苏联是一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统一联盟,素以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著称。“8·19事件”后联盟迅速走向解体。苏联原来的15个加盟共和国已有14个宣布独立。其中,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共和国的独立在得到了国际承认和苏联国务委员会的承认后,已正式脱离了苏联。
为保存一个“统一的国家”,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竭力想在新的基础上重建联盟。原打算签署三个条约,即主权国家联盟条约,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安全条约。10月1日,12个共和国的代表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草签了经济共同体条约。这一事件为建立“统一的市场”和恢复遭到破坏的经济联系带来了一线希望。但是,在10月18日正式签署时,坐在签字桌旁的只有8个共和国的代表。虽然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一个月后也在经济条约上签了字,但这一条约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执行,人们大多持怀疑态度。
至于说到政治上的联盟,尽管苏联总统一再大声疾呼:如果联盟破裂,那将是一场灾难,只有尽快签订联盟条约,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然而,新的联盟条约的签订却因各“主权国家”的意见分歧而一再搁浅。
12月1日乌克兰共和国就独立问题举行了公民投票,同时进行总统选举。结果99.85%的选票赞成独立,原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主席克拉夫丘克以60%以上的赞成票当选为乌克兰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后,克拉夫丘克发表讲话说,投票表明“苏联已经解体,独立的乌克兰已经诞生”。他明确表示,乌克兰将不会参加戈尔巴乔夫倡议的主权国家联盟,而且将退出已签署的经济共同体条约。这对戈尔巴乔夫组建新联盟的努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乌克兰是苏联第二大共和国,人口近5200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的25%,它既是苏联的粮食产区(农业产值占全苏的22%),又是苏联煤炭、钢铁等重要工业基地(钢和钢材产量占全苏的三分之一),境内还部署有大量战略核武器和重要陆海军基地。总之,无论就资源、经济、政治或战略地位而言,乌克兰对苏联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12月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相约飞往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接着,躲开记者驱车前往布勒斯特市郊的密林中。关起门来进行两天的秘密会谈。12月8日晚,塔斯社从明斯克报道说,上述3国领导人在布勒斯特签署了震惊世界的声明:3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理政治现实不复存在。他们认为,苏联解体后,成立联合体是摆脱目前危机的“唯一出路”。9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说,苏联的命运不能由三共和国领导人决定。13日,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和哈萨克五共和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准备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平等的共同创始国。
12月16日叶利钦对美国务卿贝克说,到12月底联合体至少将有10个成员国。它们将签署一个防御联盟条约,在现国防部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而使用核武器的决定将由4个拥有核武器的共和国最高统帅一起作出。同时,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一项决定,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全部财产转归俄罗斯议会,这意味着俄罗斯将控制全联盟国家权力机关。俄罗斯中央银行、经济和财政部奉命立即完成对苏联最高苏维埃帐户上所有资金和外汇的监管。
12月21日,除已脱离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以及格鲁吉亚之外,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摩尔多瓦、俄罗斯、土库曼、塔吉克、乌兹别克和乌克兰)首脑在阿拉木图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议定书,会议发表《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已不复存在”。
25日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同时,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至此,存在了69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瓦解。 (雪鲜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