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 赵占春
应当说,科研单位技术密集,绝大多数职工受过高等教育,职工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工会在科研管理方面开展民主参与工作有着良好的土壤。事实上,工会组织在科研管理方面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却相当薄弱。其主要原因,一是科研单位的工会工作人员中的中、高级科技人员太少,导致事关科研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大事难以参与;二是没有一套民主参与的制度。在企业,工会有《企业法》,而科研单位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三是由于工会将配合科研工作、维护职工利益作为自己的重要宗旨,而没有或忽视了把参与科研发展与管理、进行民主监督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和直接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研单位内部正在逐步建立经营承包、责权利相结合的分级管理体制,由科研管理型向科研经营型转变,在劳动管理、收益提成、奖金分配、民品开发等方面,独立自主权不断扩大,科研单位目前的民主管理现状已显得极为不适应。因此,科研单位工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活动,使之能够逐步承担起参与科研民主管理目标要求,适应科研经营效益型的发展。
首先,应参照《企业法》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制度。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能变“人治”为“法治”,保障工会参与得到落实。因此,要下大力气狠抓工会参与制度的建设,从科研单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逐步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形成一整套制度。
其次,要提高工会参与科研民主管理的组织水平,形成整体效应。工会在参与实践中,应注意把握好参与中的“三性”。一是在力量协调上把握好一致性,在内部形成随时交流、紧密配合的力量格局,保证参与的基本方向、工作重点、重大政策、措施步骤上协调一致;二是在方法上把握好灵活适应性,尽量做到相对专一,时间安排留有一定机动余地,保证在重大问题的参与和处理一些临时紧急情况时,有条不紊,处置得当;三是在政策上把握好群众性,使政见从酝酿提出,就建立在可靠的群众基础之上,确保工会在法定的场合中参与处于较为强有力的位置。
第三,深入调查研究,选准重点参与。调查研究是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的基础。调查研究的重点,应是一个时期涉及职工利益关系较大、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一是要有针对性,即从单位的科研任务的实际出发、结合知识分子特点,找准有一定影响,有助于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重要问题;二是要有集中性,在一个时期参与的总体规划下,半年或一年里着重围绕一到二个紧迫的问题;三是要有实现的可能性,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客观条件,单位的财力承受能力。为此,工会在提出或参与有关问题前,要事先与行政有关部门接触,减少盲目性,使问题提出与解决问题效果相统一。
第四,调整工会干部结构,增强参与的综合能力。在专职工会干部队伍中,应逐步增加科技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科技人员的比重,这是工会参与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的重要条件。工会干部队伍中充实进一定比例的中高级科技人员,就能有效地总揽单位的科研工作方向,就能有效地对科研工作提出真知灼见的建议,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作者单位:西飞公司工程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