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红包现象忧思录

2023年09月01日

本报记者 宫玺峰

医院里的红包现象

医院是社会的一角。1989年以来,随着社会上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主要特征的行业不正之风的刮起,一些医院内部也出现了“靠山吃山”,把患者当作摇钱树的歪风。一些医生故意刁难病人,借故索取“红包”,有的大夫“若明若暗”地要“感谢费”;有的借病人名义给自己或亲属开药或借名检查等。这种敲诈病人的行业不正之风像一股瘟疫,从大医院向小医院,从城市向农村蔓延开来。为了遏制这种行业不正之风,省卫生厅去年9月发出了致全省患者的一封公开信,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并呼吁患者及家属不要向医生送“红包”。同时公布了《对当前卫生行业不正之风几个突出问题处理的暂行办法》,希望患者检举揭发医务人员借看病之机吃拿卡要病人财物的违纪行为。据此,全省各大医院普遍重视建立健全廉政廉医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医德医风有所好转,出现了许多拒收患者钱物的好人好事。但是这方面的问题还相当严重,病人及家属的怨声仍很大,社会反响依然强烈。一位陕南来的病人在西安某医院住院十多天了,每次问大夫啥时做手术,大夫总是推脱,说病人太多,无法安排。在等待中,他每天的床位费和伙食费要花10多元。正在他为此苦恼时,一位病友给他点了窍。他暗地里给大夫送了100块钱,结果手术第二天就做了。类似问题,愈是在大医院,愈是危急和疑难病症,就愈为突出。面对这样的社会现象,人们怎能不忧心忡忡呢?!

七嘴八舌话“红包”

让我们听听患者及家属对“红包”现象的议论吧:

“不送礼能行吗!送礼前咱问医生几时动手术,人家权当没听见,爱理不理的;咱送了200块钱,大夫到咱床前来的次数多了,关照也勤了。咱花钱买态度”。一位正住院的陕北汉子说。

“送点钱我不在乎,现在社会就如此嘛!大夫给咱娃的手术做了5个多小时,也挺辛苦。只要咱娃腿上甭留下后遗症,就是再送几百块钱我也愿意。”一位长安县来的30多岁的妇女边抚摸着儿子缠满纱布的腿边说。

“现在孩子升学、就业,办啥事都要送礼。南方人讲送小费,咱为了病人,就得送点小费,图的是要医生把咱娃的病当回事。咱不能因小失大!”一位老工人平静地说。

勉县一个到西安为丈夫治病的妇女告诉记者,她光给大夫送红包就花了400元钱。她说:“救人命要紧,娃他爹得了这瞎瞎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剩下我们娘三个可怎么过。只要他病好了,借点债也值得。”

患者送“红包”是为求得医生更多的帮助,尽快把病治愈。那么,作为收“红包”的大夫对此又有啥想法呢?

“开始收礼时,我也觉得别扭,良心上过不去。可后来一想,社会上一些稍有点权力的人不都是如此吗?何必庸人自扰呢?有人送,我就收,反正又不是我向病人要的。”一位年轻的主治医生坦诚地说。

“人要讲人格,医生要讲医德,乘人之危敲诈病人,有失医德和人格。”这是一位曾著书立说的耳鼻喉专家的心里话。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人们把医护人员看成是驱除病魔的“白衣天使”,可曾几何时白衣上有了污垢,“天使”的灵魂里沾满了铜臭味,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警钟长鸣严抓医风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医疗单位忽视对职工的医风医德教育,也是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对医护人员的影响,是以权谋私的行业不正之风在医院里的具体表现。还是患者说得好,他们“花钱买态度”。如果医护人员待病人如亲人,他们绝不会忍痛借债,请客送礼而“雪上加霜”。

像其他不正之风一样,以医谋私索要财物的红包现象之所以禁而不止,难以根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抓而不紧,治而不严。记者在调查中看到,只要把“公告”和“公开信”的精神落到实处,严查严管的,这些医院的医风就比较好。

另外,患者要相信大多数医护人员是讲医风医德的。如果动辄用送红包的办法,就使那些索要财物的贪心者有机可乘,滋长了这股歪风。同时还要揭发检举医护人员以医权谋私索要钱物的行为。这样才能共同促使医风医德的好转,杜绝红包现象。

上篇:没有了
下篇:拔鱼刺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2-02/27/08389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