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树平
尘世上,有的文学见诸于报刊,有的文学见诸于画面,有的文学通过电波传播;不料还有一种与此迥然不同的文学——是发表于电杆之上的,姑且谓之曰“电杆文学”。此等“电杆文学”,花色品种繁多,摘其要者有:致富讯息、招生广告、行医广告。其中,有些广告出手不凡,比如:身怀绝技献祖国,归侨名医二世专科包治某某病;特大喜讯,养殖蜗牛——是致富冷门之一……;职业技术学习班,讲授荣获全国某届科技大奖与某届创造发明奖之研究项目……等等。落款没有公章,只有联系地址:某街某号某旅社某房间某某。
诸多作品中,有一种颇具特色的品种:祖传秘方——男性专科,细则不言而喻。其品位在电杆文学中,也是坐一、二把交椅的。
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颇费思索。也许此流名医出身于医学世家,继承了老祖宗的真传,于高阁之中藏有此等秘方,能治此顽症;也许还经过了医学院校的深造,“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也许还有专卖假药的江湖骗子。凡此种种,鄙人且不去研究它,这是卫生管理部门的事。而今要说的是:此流名医,是否生意兴隆,真有五湖四海之人,前来烧香拜佛,求医求药?
世间的事物,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与此类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些电视广告。此类广告,大都在播放电视连续剧的间歇,见缝插针似地杀将出来,搔首弄姿,卖弄风情,没完没了地垄断画面……
“假做真时真亦假。”以假乱真,是电杆文学的基本特征。电杆文学的作家们,不是要推销自己、推销商品吗?我以为,还是诚实一点好。最好能遵守广告法规,通过正当渠道进行宣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精神污染,净化社会环境,消除虚假广告,提高广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