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
“庄稼汉要得乐,唱戏耍社火”。过了正月初八,旬邑人开始耍社火。耍社火很热闹,铿锵的锣鼓伴着粗犷豪放的舞姿,大起大落,激奋人心。
流传在旬邑的社火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可分为地社火和高抬社火。
地社火包括走马、旱船、舞狮、龙灯。地社火多在晚上演出,由锣鼓伴奏,随地起舞。传统节目中的“绕旱船”很有风趣,船是用竹子或细木棍扎成,上部象轿子,用床单盖顶,四周插有彩色纸花和镜子,下部围上水色绸缎。表演者采用漫花碎步,轻飘飘,颤微微,犹如水上行舟,自然逼真。“单刀赴会”中坐船的演员画妆成红脸大汉,披斗篷,戴盔甲,雍容自然,显示出关云长的大将风度。一演员扮周仓,持大刀跟在一旁,虎目圆睁。另一演员戴毡笠儿扮艄公,除做荡舟动作外,还要做推船,风平浪静中行船、风疾浪涌中奔走及触礁搁浅等多种舞蹈动作。“四马四脚户”取材于历史故事《秦琼贩马》,由八个人表演,其中一人扮秦琼,三人扮脚户(赶马人),四人扮马匹,随鼓点起舞。既要表演出贩马途中遇到暴风雪,马匹受惊,狂飞乱奔,脚户拦截马匹,与风雪博斗的场面,又要烘托出古代英雄秦琼行侠仗义,不畏强暴的形象。
高抬社火包括车亭子、背亭子、柳木腿;亭子又分单杆亭子、双杆亭子、单层亭子、双层亭子和多层亭子。高抬社火多在白天演出,其表现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哑老背妻”在众多的高抬社火中独树一帜,别有风趣。其表演法是选一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扮哑老头,哑老头在背上缚一“丁”字架,再选一身段苗条的女孩,让其站上“丁”字架,用衣裙将下面的架子遮严,表演时带有一定动作,给人以憨厚可爱的感觉。
俗话说:“春节要热闹,锣鼓加社火”。社火队和锣鼓配合,惊天动地,震耳欲聋。自午至晚,走街串巷,观众如堵,热闹非凡。旬邑人耍社火一直要耍到二月二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