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过两年半在职自学,我拿到了金融业余中专毕业证;前年我接着学业余大专英语,9门课现在拿到4门合格证。”面前这位侃侃而谈的女青年卜爱,是咸阳市工商银行建国路办事处统计员。她告诉记者,在市工行系统,像她这样自学业余中专和大专课程的职工有855人,占到职工总数的50%以上。
“你们市工行是怎样为自学职工创造学习条件的?”提出这一问题后,主管自学组织工作的市工行宣教科长刘崇悌立刻打开了话匣子:“我们采取的措施,一是抓好组织领导,进行集体辅导;二是配备电教设备,实施形象教学;三是落实自学奖励,使用自学人才。”他介绍道,为了解决职工业务素质难以适应银行事业发展的矛盾,早在1985年春,市行和各区、县支行就办起了15个中专自学班和5个大专班。教学中采取了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仅市工行请教师面授达1000多课时。市行还将辅导课录像或录音,在各辅导班巡回播放,巩固教学效果,为此市工行先后购买9万元的电教设备和器材,并给市行系统15个中专班配备了录像机14台、彩电13台、录音机18台。
咸阳市工行领导特别重视落实对自学成才者的奖励兑现,并设法让他们人尽其才。当记者向法律大专班学员习武朝问到此事时,他高兴地说:“市工行规定:获中专、大专自学毕业证者分别奖励100元和200元,获中专、大专一门自学考试合格证分别奖励12元和20元。仅兑现自学奖励一项,近年来市工行就拨款8万多元。我个人共得自学奖340元,除去学习费用还有盈余。”据了解,咸阳市工行系统参加自学的职工现在已拿到了3521个单科合格证,有31人获中专自学毕业证书,还有15人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工作者,7人获总行业务技术能手,25人被提拔为科(股)干部或支行行长职务。
“请记者给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捎个话!”采访结束时,辅导员李莉提出:“全省学完业余金融中专的学员越来越多,不少人还想继续学习,但省上至今没有开考大学金融专业。学员们希望省自考委能尽快开考金融大专课程。”一旁的宣教科干部和几位学员也纷纷赞同:“这确实是大伙的共同希望!”
本报记者 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