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伊始,融融春意中改革的呼唤铿锵有力、实实在在。以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转换机制,打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已经成为今年企业改革的主旋律。随之,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也就成为企业和广大女职工关注的热门话题。
广大女职工是改革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她们希望坚持改革,发展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希望通过改革,使自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但是面对触及切身利益的深层次的改革,不少女同志又担心自己能否承受现实的冲击和压力;耽心合法的特殊权益能否得到维护……可以说,当前在女职工中是盼改革与怕改革的心态并存,自强奋斗与等待观望同在。如何引导广大女职工从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出发,正确地认识、理解改革,从而积极地支持、参与改革,我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处理好改革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
第一,推进改革是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唯一出路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已为12年的历史所证实。这12年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国力增强最快、人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时期,也是女职工队伍发展壮大、素质提高、贡献卓著、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维护、社会和家庭地位空前提高的时期。仅从女职工穿戴服饰的变化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事实使广大女职工明白了只有改革才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妇女。
妇女的解放是一个历史过程,要使法律上的平等成为事实上的平等,不仅为生产关系所制约,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所制约。只有坚持改革,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得以实现和推进。
第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在旧体制下,上班干活,下班回家,女职工的生活是平静的,没有什么风险和压力,只要有了岗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干与不干都一样。致使不少同志误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是社会主义对妇女的关心和保护。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女职工开始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开始把企业锅里的和自己碗里的联系在了一起,“进了企业门,并不意味着都能做主人”,“岗位不能和贡献划等号”。不少同志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大锅饭吃不下去了,打破“三铁”势在必行,我们女职工必须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动上适应这种机制的转变,因为社会主义优越性是靠大家干出来的,而不是端着铁饭碗混出来的。只有全面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企业才有生机,职工才有奔头。企业发展了,才有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实力和可能,试想在一个频临倒闭,严重亏损的企业又怎么能谈得上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呢?
第三,贡献是维护合法权益的前提和基础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关心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宪法和有关专业性法规都体现了这一思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人们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因此对社会、对企业做出贡献也就成了社会、企业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实的和长远的基础。广大女职工只有发扬“五爱”、“四自”精神,努力提高素质,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靠双手和智慧,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自身所要求得到的维护才是积极主动的、靠得住的。
当然,也应当看到,由于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被忽视、被侵犯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当前要打破“三铁”,改革劳动、工资、分配制度,女职工将首当其冲,面临各种现实的考验。因此,女职工应当树立大局和全局观念,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于企业和国家利益,眼前利益服从于长远利益,自身的特殊利益服从于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同时还要看到,要调动女职工积极投身“四化”建设的积极性,要保证当前深化改革、转换机制的顺利进行,还必须维护好女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已经和正在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工会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重视。目前有的企业任务不足,就先让女工回家;有的在优化组合时,不论工作好坏,以性别定取舍,把一些素质高工作好的女职工编外待岗;有的企业效益不错,却降低了产假、哺乳假的工资等。这些都是和党的政策相悖的,也是有碍于推进改革的,应当从实际出发加以解决。
毛泽东同志说过:男女并驾,如日方东。我省130万女职工正在改革的大潮中和男同志携手共进,她们将得到爱护,充实自我,迎接挑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