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体育明星海外大走穴

2023年09月01日

中国体坛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现实:尖子人才国际大走穴。

尽管采取一系列措施,但在第41届世乒赛上,人们仍然发现了20余位国人熟悉的“中国面孔”。这比上届赛会至少多了6倍。他们穿着外国的战袍,披挂上阵,“倒戈相向”,“专杀”自己的同胞,为外国人夺冠开路……

体育尖子的国际大走穴,其面之广,人数之众,已引起国内的强烈关注。有人赞扬,有人谩骂,有人遗憾,有人惋惜,有人忧心忡冲……褒者,贬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甚至发展到了在传播媒介上论战的地步。

现在,海外的世界冠军,乒乓球就有:周兰荪、林慧卿、李赫男、梁丽珍、胡玉兰、梁戈亮、葛新爱、郭跃华、张德英、童玲、曹燕华、施之皓、陈新华、谢赛克、何智丽、焦智敏、江嘉良等;

羽毛球有:韩健、梁秋霞、方凯祥、张爱玲等九人;

女排有:郎平、杨锡兰、杨晓君等。

跳水有:李孔政、陈肖霞、李宏平等;

体操有:李小平、童非、吴佳妮、李月久等。……

这些人全是世界体坛上出类拔萃之辈。至于国手和省市区级明星,实在是多若星辰。就连国人一直抱有遗憾的足球战将,也有古广明、秦国荣、杨宁、李辉、沈祥福、吕洪祥、左树声等纷纷加盟外国球队。

在中国体坛的“海外兵团”中,不仅有兵有将,而且还有许多为国家争得殊荣的功勋卓著的指挥员。比如穆祥豪(游泳)、王文教(羽毛球、现已回国)马金豹(跳水)、苏永舜(足球),张大维(男篮)、宋晓波(女篮)等,也都相继加入了“海外兵团”

母庸讳言,国际大走穴的中国体育英才们,他们中不少人已被“老外”们视为“中国商品”。

中国乒乓球独领风骚之后,许多国家都来“购买”中国的球手。特别是国际乒联对单项赛球员国籍问题没有限制,几乎是今天中国球员到了某国,明天就可以某国运动员身份代表某国参赛。于是那些“财大气粗”的老板们,就用重金“购买”中国球员,一是可为他的国家效力,二是为此可赚得更多的钱财。

德国的《明星》周刊报道说:“德国乒协聘用一名外国优秀选手的费用,一年大约12万马克,而这些选手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德国人为何舍得花如此钱财“购买”中国乒乓球选手?因为德国虽有近百万乒协会员,但乒乓球运动的整体水平距世界水平尚有很大距离,至于乒乓球职业化进程则更是刚刚开始蹒跚学步。于是他们一下想到了中国,几年间从中国“购买”了20余位世界第一流的乒乓好手。在德国的收入对国内运动员来说,可谓天文数字。郭跃华受雇于巴符州的罗伊特林根体育运动协会,德国报界透露的消息说,郭跃华年薪加奖金,至少在5万马克(约合10万人民币)以上,食宿汽车等,均由协会提供。梁戈亮的收入看来远远高于郭跃华。外电说,梁戈亮受雇于石荷州卢卑克球类协会,一年的纯收入约8万马克(约合人民币16万元),每逢大赛,收入还会大涨。

一年可捞十几万人民币,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曾任福建省体委副主任的郭跃华,在国内可谓官高位显,但月收入只200余元,一年也只2400余元。而今到德国,一年就十多万,相差50倍以上。

曹燕华说的很坦诚:“我们打球时,每月伙食费就将近500元,一日三餐应有尽有,鸡鸭鱼虾,山珍海味都吃腻了。退役后工资奖金总共150元,还不够原来伙食费的1/3,连糊口都困难……外国老板打我们主意,盛邀出国,或读书,或打球,或两者兼之,既可得到一张文凭,又能积攒一大笔钱,将来一旦回国,不但不必为一份称心的工作担忧,又无需为钱发愁,这不是正中下怀的一条美好途径吗?”

我们不知道“正中下怀”的国手们是否知道外国人的行情,在德国一个尖子选手一年得不到15—20万马克(约合人民币30—40万元)的实惠,他们是绝不会一天傻练7个小时球的。但这些所谓尖子在中国人眼里恐怕是连台面都上不了的货色。明明是“上等货色”,为什么偏“卖”个低价钱?明知“价低”为何心安理得?同国人比,当然是个“百万富翁”;而同老外比,看来只是二等“商品”。

有消息说,中国选手纷纷代表某国参赛已引起非议,特别是乒乓球,已在世界乒坛掀起阵阵涟漪。英格兰乒协主席说:“看来我们正进入这样一种疯狂时期,一些国家乒乓球班底是来自中国或其他国家的选手。”他不喜欢欧洲国家不适当地把中国选手包括在国家队里,德国表示,它已关上向新的中国选手所开的大门。

日本《读卖新闻》的一篇题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大量外流》的文章透露,1990年4月在瑞典举行的欧洲杯赛上,替他国打球的4名中国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名列前茅。但是,瑞士的女乒乓球队员在看台上发出了“中国人滚回去”的叫喊声。日本对“乒乓移民”也抱有反感。

然而“中国商品”出口的势头并未减弱。“商品”多了,势必降价“处理”。现在,在中国选手集中的国家和地区,已出现了压价竞争的现象。人各有志,我们无意为此说东道西,但总想“中国商品”是中国“制造”的,其中不仅消费国家大量钱财,也凝结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既然“出口”,总不该丢了中国的“面子”。

24届奥运会上发生了件奇事:一个黄皮肤的奥地利选手,在小组赛中,一举击败世界第3号种子的中国选手陈龙灿。此人似乎专以手刃中国选手为特长,他不仅击“杀”了陈龙灿,而且又连续击“杀”了香港选手卢传淞和中国台北选手吴文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在世界乒坛上名不见经传的奥地利队,抹上丝丝亮色。此人叫丁毅,一个地地道道的在国际大“走穴”中流向异国的中国人,1987年才取得了奥地利国籍,成了黄皮肤的奥地利人。

对于丁毅,国人大多不甚熟悉,因为他最高的成就,是曾作为“八一”队的一员,夺取过全国的团体冠军。这在强手如林的中国乒坛,自然不会吸引更多人的眼光。

但是汉城一役,丁毅可谓名声大噪。因为人们从未见过这种“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场面。自古以来,两国交战,双方用兵,都是各保其主,各为其国,人们想象不出,在交战对方的战阵中,竟然会出现一个为他国搏杀自己同胞的本国战将。这于情、于理都不能使人接受。因此,当丁毅击“杀”陈龙灿之后,在国内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因为中国人实在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上)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2-03/10/08411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