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五日。西安。人民大厦礼堂。
面对红彤彤的国徽,在激扬的《义勇军进行曲》声中,来自秦岭巴山、黄土高原、渭河两岸的五百多名人民代表肃然而立。他们将依据宪法,行使地方国家权力。他们带来了三千三百万陕西儿女的期盼,深深感到了自己肩头沉甸甸的分量!
陕西落后了
会上会下,都能听到代表们的呼声:形势逼人,陕西必须急起直追。
刘春茂、杨文瑞代表说,陕西地处内陆腹地,许多方面有优势,1983年我省财政收入为十三亿元,1991年增长到四十五亿元,不算很慢。但和广东、沿海一比步子就慢多了。列席代表谢英涵说,陕西有丰富的煤炭、矿产、天然气资源,要开发利用就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省企业效益不好,利税下降,资金缺口较大,有些单位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去,职工的医疗费也无法报销。因此要在改革上下功夫,打主意。
讨论中,人大代表们和沿海比、和临近省份比,都认为我省步子慢、差距大。改革初期,山东省经济发展与陕西相差无几,可现在人家远远超过我们。去年山东批了一千多家中外合资企业,我省仅批了五十多家。山西、河南、甘肃等邻近省份,其增长速度也快于陕西。
代表们认为,改革力度不够、步子不大是陕西落后的主要原因。各级领导首先要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喊了几年,实际上并没有解放,观念仍然落后,政策措施没有跟上去,陕西落后,这是关键。
重要的是形成合力
转变现行企业运行机制,打破“铁交椅、铁工资、铁饭碗”是本次会议讨论热点之一。
咸阳代表张侠飞、汉阴代表王世科提出,不光企业要破“三铁”,行政事业单位也要破“三铁”,消肿去浮,奖勤罚懒,提高效率。另外,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处理每个企业的问题,一刀切难以奏效。
宝鸡代表周东晗、冯银忠说,“三铁”不仅企业要破,计划、劳动、审计、财政等部门都要支持,才能形成合力。企业中重大改革方案的出台,要交职工群众酝酿、讨论、征求意见,还应交付厂职代会讨论,按照《企业法》规定的职代会职权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在转机制、破“三铁”中,更要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
几位延安代表说,我省企业过去对人事、用工和分配方面的改革提得很多,在放权、承包责任制、基础工作百分制、优化组合、奖金工资向一线倾斜拉开档次、医疗制度改革等作了各种尝试,但多数不能坚持,或收效甚微,流于形式。这主要与社会大环境有关,条块分割、部门所有、互相牵制,企业经济效益好时门前车水马龙;经济效益差时门前路断人稀。牛拽马不拽,只能半途而废。
治“三乱”是当务之急
西安、宝鸡、咸阳等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市代表在讨论时屡次提到这个问题。现在企业是“婆婆”多、摊派多,一些掌实权的行业和管钱管物的部门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绝,“老三乱”加“新三乱”,企业惹不起,躲不开。
一位西安代表对记者说,今年正月十三,一伙农民敲锣打鼓到工厂门口拜年,厂领导迎出去请他们抽烟喝茶,并向农民兄弟表示了谢意。可锣鼓点不停,人不走。一打听,是要红包。领头的人说,三百二百不嫌少,三千两千不嫌多。厂长给乡里打电话,要求制止,乡政府的人说,过年嘛,图个喜庆吉利……谁都向企业伸手,谁都敢向企业伸手。企业还怎么活?怎么出效益?
3月8日上午,会议专门召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座谈会,在十数位代表发言后,省经委主任刘建堂表示,转换经营机制,一定要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确保政策、措施到位,使我省国营大中型企业真正活起来。
(曲亚沙 韩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