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投产以后连续亏损2000多万元的陕西玻璃厂,破“三铁”,转变管理机制,今年头两个月,月均玻璃产量增加29000重箱,产品一级品率提高11.8%,企业一举扭亏为盈,呈现出勃勃生机。
投资近一亿元的陕西玻璃厂,是全国24家大型玻璃生产企业之一。1987年6月投产以后,由于投资体制不合理,内部管理混乱等原因,企业经济效益差,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成为全省亏损大户之一。全厂职工长期靠贷款发放工资、维持生活。
在企业举步维艰,生死存亡的关口,去年11月,厂领导敢为人先,首先打破了“铁工资”,在全厂推行全员风险计件工资制,把分配比重向苦、脏、累、险和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倾斜,拉开一线和二线的分配差距,从每个职工的月工资中拿出80元和奖金捆在一起,按岗位风险和计件工资进行分配。还打破了“铁交椅”:撤销了4个科室,裁减了13名机关干部;让11名55岁以上、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干部,从领导岗位走了下来;免去了两名不称职的中层干部职务。
与此同时,从严管理企业。对严重违反厂纪、造成重大事故等人员,按照工厂有关规定严肃处罚,并令其停职待业,以至自谋出路。在影响全厂生产的关键岗位,也实行重罚。过去,该厂熔制车间每月出现掉炉事故十几次,损失10多万元。实行每掉炉一次罚款300元的责任承包以后,每月掉炉减少到1至2次,降低了产品成本和燃料消耗。
(朱述成 魏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