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稳贤
自从爱上了一个“书”字,诸事疏昧,非但世事不洞明,人情不练达,即如柴米油盐酱茶种种生活琐事,亦皆一无所知,一办就错。为此常遭妻子小看:你还能做个啥,光知道看书。
我决心倾全力漂漂亮亮干几件家务事以重塑形象。有一次领了工资后,抽出二十元,兴冲冲跑到街上去买菜。挑挑捡捡,讨价还价一番之后,一篮子白菜、萝卜、大葱、豆腐摆在了妻子面前。妻问价钱,我如实汇报,还没说完,妻的脸就拉长了:“样样都比人家买的贵,叫卖菜的把你哄的吃了你还不知道哩。明天我买菜时你跟上我学。”
妻买菜时,高度警觉,全身心投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前街到后街一个摊挡一上摊挡地望闻问摸。如此这般调查摸底后,选一个物美价廉的点,再扎住阵脚搞价钱。这时候,妻常常眼如锥子,嘴如刀子,嬉笑怒骂,皆为压价。妻买的菜,大多都是全市场最好的货,最低的价,左邻右舍望尘莫及。妻实在可以算得上一位买菜专家。但妻每买一次菜,便如同打一场恶仗,回家的路上身心俱倦,累得话也不想说。
看着妻那样苦争苦斗式的买菜法太令人心酸,有一段时间,我常硬着头皮争着去买。买的菜自然也还是老贵,妻给的钱当然不够用。但为了显出自己的长进,显示物价的低廉,好让妻高兴,回来报账时便把价说低些,有时还要“余”上三角两角。这亏空的部分,只好用我的私房钱贴补。
私房钱有限而亏空无限,时间长了,每每捉襟见肘,穷于应付。苦涩而沉重的菜篮子,我委实提你不动了。
此后,我便找种种借口,不再装硬汉去买菜。妻不明真象,反批评我刚有一点进步就止步不前。
我们家的菜篮子,依旧由妻含辛茹苦地提着。
前不久,乔迁新居。迁新居前,儿子参加了工作,也是一件大喜事。妻说,请朋友们来家里聚一聚。岂料人已约好,日子已选定,妻却有要事要回娘家一趟,小聚前一天才能返回。节骨眼上,专家不能发挥特长,临行前的匆忙中只交给我七十元钱:“你现在会买菜了,你看着办吧。”
这大综采买任务就这样灾难性地落到了我的头上。
买就买吧。标准绝不降低,原料的质量数量绝对保证——虽无一技之长,男子汉的血气尚在——至于亏空么,所剩无几的私房钱当然不够,那也好办:偷偷地在单位上借。
妻子返回,看到满灶房的酒类鲜果鸡鱼肉蛋各种蔬菜,应有尽有,质高量足,十分高兴。这回我学乖了,没有急着报账,让妻子先估。妻一样一样估,估价大部分比实际的要高,一再问七十元钱够不够,我说够了够了,妻更是高兴。
其实我只花了六十多元。私房钱这回不但分文没动用,还可由此增加若干。原来农业丰收了,农村各类种植养殖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段时间,菜市菜多价低,肉禽蛋类的价格明显下降。再加上儿子参加工作后,家中经济状况比以往宽松了许多,妻也不那么一分一分地抠了。有这样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专家才判断失误。
菜篮子,你终于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