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省冶金工业技校坚持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办学方针,走出了一条艰苦创业、勤俭建校的路子。7年来,他们向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980名,还创办了3个校办企业,固定资产总值已超过300万元。
1985年初,该校刚从华县迁入西安,校舍简陋,设备匮乏。校领导带领职工自己动手,一点一滴节省资金。他们从西安钢铁厂废钢堆拣来废料,加工改制成教学工具、器械200多台(件);从废品站买来废电动机、电线头,为电工专业实习提供条件;把西钢厂的一间临时库房翻建成实习工厂厂房,为机加工专业提供实习场地。电子实验室教师燕春荣利用废旧材料加上外购的电子元、器件,制成电子、电工模拟示教板300余件,节约资金近2万元。
为了给冶金大生产工种实习提供场地和设施,该校筹资40万元建起了小型金属冶炼厂,用废钢管焊接成30米高的烟囱,用旧耐火砖砌成两座焙烧炉、一个冶炼炉。投产后日产钼铁1.5吨,3年来已实现利润36万元。本报记者 田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