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江河
近阶段,破“三铁”已成为职工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如何破,怎样破,以及与切身利益有何关系,那可真是众说纷纭,各不相同。3月27日,记者在临潼举办的“全国第五期女职工干部培训班”上,与我省部分女工干部就破“三铁”这一热门话题进行了交谈,从中了解到部分职工,特别是女职工对破“三铁”的认识及种种忧虑。
关键是先破“铁交椅”
在与代表们交谈中了解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先破“铁交椅”。据反映,有一个企业效益不好,连年亏损,厂长是连年换,人一挪窝就升了。可企业效益不好,工人连工资也不能按时领,怎能没有气呢!工人不怕干活,就怕领导决策有问题,管理不当,没活干,企业效益不好。企业效益不好,领导应该就地免职。这番议论,也反映出广大职工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有压力不敢混
“就我们女职工本身来讲,在许多方面不如男职工,这是事实。如今破‘三铁’,对女职工冲击最大。”这话是汉江工具厂女工干部徐本琴说的。这个厂的女职工占全厂女职工的35%,大部分是科室、后勤人员。工厂的党政工领导比较关心女职工,经常向她们作破“三铁”的宣传,使女职工对破“三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那就是:有压力,要学本事,不敢再混了。
破“铁饭碗”有人不怕也有人怕
某汽车修理厂的职工心态正反两样。有技术的人不怕破“铁饭碗”。你不用我,我还不愿在单位呢。外出修车,干一次,比单位一个月的工资还多。有“靠山”的人也不怕破“铁交椅”。咱上面有人,谁敢动咱。可怜的是那些一没本事,二没“靠山”的人。他们怕破了“铁饭碗”,今后自个儿咋办?
还有人也不怕破“铁饭碗”。据反映,不少青工不好好学技术,思想认识有问题,仍有依靠父母的想法。一些青工认为:单位不要我,咱就回家,有父母养着,怕啥。因此做天和尚撞天钟,还抱着混的想法,真令人担忧。
配套工作要跟上
有不少“三线”企业的代表说,我们工厂地处山区,是半企业、半社会的单位。不用的职工如何解决,这又不是在大都市,行业多,“东方不亮西方亮”。山区有其特殊性,你总不能把不用的人推到社会上来吧?因此破“三铁”容易,但一些配套工作一定要跟上。否则,又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部分职工忧心忡忡
这种反映来自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女职工。现在,不少40多岁的女职工虽说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但她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加之眼看着就该退休了。怕破了“三铁”后,退休时,退休金没有保证。于是,在一些企业出现了40—45岁的女职工纷纷打报告,要求退休的事。还有一些职工担心以后医疗费没有着落,一些“一头沉”的职工也担心自己的前途,怕工厂不要自己,今后生活没有保证。
仍有人认识模糊
黄河工程机械厂就有职工持怀疑态度,认为破“三铁”会不会像往常那样,刮阵风就没事了,会不会动真的。陕西汽车制造总厂有的职工说:这种搞法(指“破三铁”)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也有的单位女职工反映:破“三铁”是不是以前劳动优化组合的延续?可见,宣传教育工作跟不上,不深入,职工产生各种想法也是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