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桥
办公楼前的柳枝绽出点点鹅黄色的芽苞,呵!春又来了。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易种易活,无论是潮湿,肥沃、疏松的土地,还是干旱贫瘠的地方,都能生长,甚至在弱盐碱地上也能安家。遗憾的是柳树虽生长迅速,但易受虫害,寿命较短,所以保留古树不多。1963年,我在世界屋脊太阳城——西藏拉萨市的大昭寺附近,看到了一棵已有1300多岁的柳树,大概是我国最古老的一棵柳树。相传,这棵柳树系唐文成公主亲手所植,所以称为“公主柳”,可见,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咏柳佳作,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之诗,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之句,都生动地写了柳的情态。而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写江南农村风光之美,但这一对句后人常用来比喻某种生活哲理。《红楼梦》第七十回大观园里最后的一次赛诗会,就是“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来填写的,表现了各自对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史湘云轻歌:“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是她对贵族生活的留念。“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探春面对贾府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也无可奈何了。封建叛逆者贾宝玉则看破了红尘,豁达得很,直截了当地说:“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而薛宝钗却是自恃有“好风”,以图上“青云”的。
要说个人爱好的话,我比较喜欢的还是宋朝曾巩的《咏柳》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我们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时刻把人民挂在心上,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在我们的队伍里不应有也绝不允许有这种“得志便猖狂”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