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桂维平)“廉洁、实干、奉献”这简朴无华的6个字,是记者日前在国营五二三厂座谈会上听到的职工对该厂厂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慕明宜的评价。
年过半百的慕明宜自1985年初任厂长以来,把地处偏僻乡村的中型三线印刷企业搞得红火了起来,在竞争条件极差的环境下连续4年经济效益跃居省新闻出版系统印刷企业之首,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慕明宜常说,企业领导老的威信,在于无私奉献的事业心、奋发进取的意志和心里是否装着职工利益。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工厂地处农村,职工生活、购物十分不便,老慕组织有关部门建起农贸市场,吸引近30个零星摊点来生活区经营,大大方便了职工的生活。针对职工住房难题,慕明家亲自调查摸底,广泛征求职工意见,集资近百万元建宿舍楼,使48户中青年生产工作骨干迁入新居,使全厂人均住房由9平方米提高到11平方米。为了方便职工的衣食住行,老慕三次推迟购买小轿车,尽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挤出资金购置了大轿车、救护车,安装了闭路电视网,增添了职工娱乐设施。
老慕患有严重的肩肘炎、痔疮等病,一次他肩肘炎发作,跌倒在办公楼上。但他却从不要车去就医,每次公出、看病都是骑上自行车,由此他还得了个雅号“不坐小车的厂长”。慕明宜不仅在生活上严要求,而且在工作上亦然。凡自己能起草的文件,绝不让他人代劳。在他的案头,记者看到老慕近两年起草的重要文件达39份之多。在奖金分配上,他处处以大局为重。1989年,局里给他奖励了1700元,而老慕却把奖金给厂级干部平均分配了,他的全年收入仅为全厂职工平均收入的1.4倍。在厂里规定机关干部下车间劳动的统计表上,老慕是唯一突破20天记录的人。
在生产经营往来和走访用户时,老慕廉洁自律,对厂内外人员为解决问题而馈赠的钱物一律婉言谢绝,先后拒收或退还了4000多元现金。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身体力行的维护了党的威信和尊严。每每提及老慕的言行,职工们总是夸不绝口地说:“这样的厂长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