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杰
搬进新房多年了,在关于房间布置问题上,全家有过几多争论,几多倒腾。每个方案都有利弊,最后只得采取利多弊少的方案,总算布置得两代人都大体接受,既有长辈的色调,又有晚辈的风格。我揶揄老伴:“你这叫穷折腾,折腾穷。”老伴却说:“什么事情总是这样试试,那样试试,才能比较理想嘛!”
“这样试试,那样试试”这话,我好象记得谁说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经过反复回忆,才想起是列宁说的。列宁1920年3月29日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所作的《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中说:“我们第一次干新事业,哪里会有智慧呢?我们这样试试,那样试试。”列宁这里说的“新事业”,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他还指出,因为“我们是第一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人”,即使做了“蠢事”,也“没有什么可耻的”。
布置房间,小事一桩,算不上“新事业”,也不是“第一次干”,尚且要费那么多精力、花那么长时间试来试去,何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第一次干”的“新事业”,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更多的领域里“这样试试,那样试试”。邓小平同志宝贵的思想之一是敢于试验。他曾经形象地说中国是个大实验室。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的总设计下,我们“这样试试,那样试试”,试试“一国两制”,试试家庭联产承包制,试试厂长负责制,试试特区建设,试试股份制等等。这些试验,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一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试验,就试出了一个几千年没有办到的全国农民得温饱。
不知道可以不可以这样说:“这样试试,那样试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当初猴子不试着直立,恐怕至今地球上还没有人类;如果不是当初有勇士试着吃螃蟹,恐怕现在世界上的螃蟹满地横行;如果不是傅立叶、欧文们试着建立“法郎吉”和“新大同村”,现在世界上大概还是资本主义的统一天下。
现在不是兴“现代意识”吗?我以为“现代意识”中最重要的是“试验意识”。有的人怕当“试验品”,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试验品,搞不完的试验,转不完的弯子,作不完的反思。”怕试验,说穿了是怕风险、怕出错、怕失败。不搞试验,表面上无风无险、无差无错、无胜无败,太太平平,但社会停滞了,事业窒息了,中国落后了,有朝一日,人家的大棒向我们打来,岂不更险、更错、更失败?我们要增强“试验意识”,敢冒风险,敢于试验,对了,放开;错了,纠正,我们的事业才能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