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这是最近西安市副市长张凡在全市深入开展打击抵制假冒劣质商品活动动员大会上讲话的一个重要内容。
西安市自今年初开展“打假治劣、净化市场”活动以来,已查处假冒劣质商品案件1268起,其中立案查处60起,罚没金额50.7万元;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案14人。查处的假冒劣质商品有假名烟名酒、假药材、假“金利来”系列产品、冒牌自行车和劣质钢材近30个类别上百个品种。西安市职工物价监督检查总站雁塔区站在辖区内检查了8家销售汽车电瓶标准液。发现商品上标着日本“株式会社”,实质上都是“冒牌货”,经跟踪调查核实,原是广东黄树县和西安市的几个人合伙,并以四川省华蜀蓄电池工业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名义生产和销售的,质量均达不到国家标准。
假冒劣质商品在该市泛滥的新动向和特点,一是由城市向农村市场扩展,由过去的当地制造销售发展为多地、全国销售。二是假冒商品大案增加,违法户中无照户比重增大。仅今年1至5月查处假冒案件占去年全年1450起的82.3%。三是制售假冒劣质商品由明转暗,并出现团伙作案、分路销售的现象。四是制售假冒劣质商品由相对分散转为相对集中。
西安市政府领导对新闻单位的监督曝光批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欢迎新闻界协助政府继续抓好“打假治劣”工作。据悉,西安市政府为了巩固“打假”成果,进一步净化市场,已制定了“对制售假冒劣质商品者的处罚规定”。并明确指出,对制售假冒劣质商品的单位和个人决不手软,不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且要在经济上予以重罚,罚得制售假冒劣质商品者倾家荡产,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把“打假治劣”工作深入抓下去,抓到底。 本报记者 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