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裕忠 杨榕
当今的人们,似乎只挖空心思地去研究烹调、美食,而对人体的排泄物如何合理处置却不甚了了。
这话虽然刺耳,但当你漫步某座城市,对那些装饰豪华,高耸宏伟的饭店,发出由衷的赞叹时,对那臭气熏天的公厕,是否有一成忧思?
并非是荒诞的笑柄
某君初春到省府出差,闲暇上街观光购物。这省城到底非同一般,街道两旁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卡拉OK的音响不绝于耳。正当他被五光十色的街景所陶醉,目不暇接之时,突然便急。可这位老兄找遍整条大街,连个厕所的影子也见不到。他灵机一动,就往单位里面跑,但因人地生疏,几次都被挡了驾。憋得实在无法,只得硬着头皮冲进一座楼房,总算解决了急需。哪知刚转身,就见一名警察跟踪而来:“你慌慌张张,私闯单位,是……”。劈头盖脑的问话,他吓得浑身颤栗,只得老老实实坦白“问题”,又拿出证件、身份证说明自己确系“良民”,才算无罪“释放”。另一个出差去北京的干部,街上突感里急后重,可转来荡去,就是找不到公厕。万般无奈,只得钻进小胡同无人处消急。不料当场被人抓住,不但罚了款,还叫人羞辱一顿……。
这两则事例,并非笔者杜撰。而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上厕所难确实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全国城镇常住人口近三亿,而城市的公厕才913万座,平均3200人才有一座公厕。陕西汉中市20万城市人口,有公厕34座,平均5000人一座;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几乎上万人才一座公厕;在人口密集、人口流动量大的中小城市,2—3万人才平均有一座公厕的并不少见。由此使人不难想象,厕所数量与人口数量悬殊如此之大,是形成群众上厕难的重要原因。西安火车站,每天人口流量在10万人以上,而公厕只有两座,每次容纳不到30人。于是便出现了“上厕危机”。每当列车到站,大量的旅客便蜂涌而挤,先排队买票,又要排队入厕。尽管便池上面高悬“不准在小便池内大便”的禁令,但形同虚设,令行难禁。憋急了的旅客,哪管斯文,往上一蹲,解了切腹之痛。厕所少的现状,对出差到陌生地的人来说,不啻是个精神负担。领教过上厕难的人,出门前总是惦记着一条:少吃少喝,免得丢人出丑;有的人不管有否便意,只要见到厕所,便往里钻。有个推销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一年四季到外地跑,城市越大,上厕越难。只要稍有便意,找上几条街,总会找上一个。但要遇到跑肚子,就不敢出门。假若非出不可,就往机关、单位里钻,训也好,罚也罢,听便。有时,他宁可花30元叫辆“的士”拉回旅馆解燃眉之急,也不想叫人耻笑。
令人担忧的厕所现状
这是一幅讽刺味十足的漫画。图中某君上厕所时,手里点着蜡烛,拿着扇子,足登高筒雨鞋,空中蝇蚊飞舞,脚下污秽满地。细细品味画中意思,令人笑而担忧。
全国9.3万座公厕,只有10%安装了净化、水冲设备;西安、宝鸡、汉中约250座公厕,净化处理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公厕,大部分是在5年内建成的。全国50%以上的城市公厕,别说净化装置,连水冲管道也没有。这就与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协调。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最头痛的就是那又臭又脏的厕所,这无疑也给国家的形象抹了黑。
也许人们认为厕所难登大雅之堂,因而厕所总是修在街道的僻静处,且低矮、简陋、设施残缺,长期得不到修缮不说,还无人清扫,处于自流状态;加之有人偏偏胡拉乱尿,把个厕所搞得臭不可闻;无盖、无水之外,还常常遭到人为破坏,灯泡被人摘走,瓷砖被人打破,竟有由于光线暗弱,绊跤跌进粪坑的。
公厕使人担忧,机关、单位、厂矿的内部厕所也不尽如人意。有的单位虽然挂有扫厕的值日牌,可谁也不愿去扫那污秽的厕所,管道经常堵塞,粪便横流是常事。有的单位能花大量的钱盖办公大楼,却不拿一点小钱修理厕所。君不见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新盖的楼房内的厕所门上贴着“管道已坏、停止使用”的封条。还有的人毫无自觉性,垃圾乱倒,剩茶残饭和烂菜败叶均倒入池内,自然造成下水不通,粪便外溢。有个公司二、三楼的厕所长期无人打扫,办公的人虽闻其臭可不愿动手,大家竟都闭窗锁门上班。需解急的,宁愿花20多分钟时间去公厕解手。真是一件奇闻。
城厕污染环境的严重后果
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粪便总产量为1.1亿吨。这就是说,非农业人口每人每年要排泄粪便0.79吨。在目前,除一些大城市外,相当部分的城市厕所没有达到水冲普及、或极少达到水冲程度。由于人力、财力、运输能力的不足,城市粪便只能运走10%,更多的粪便则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被直接运往农村作肥料使用。而这些未经处理的粪便,污染了蔬菜、水果,形成了严重的城乡交叉感染的恶性循环。
据北京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对五大菜市场25种蔬菜、147个样品进行测定,证明蔬菜被粪便的污染程度已接近生活垃圾。人粪尿中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不经任何处理就用于农作物,成为污染大气、水源、土壤的重要因素,而孳生蚊蝇,传播疾病,危害人的健康。这些致病菌主要是痢疾杆菌、伤寒及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含量竟高达53.40%。
粪便污染之严重、致病菌之繁多,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然而,如此严重的致病因素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些人,甚至单位还在继续人为制造污染,扩大污染面。
人为的使粪便继续污染城市环境,就如人为破坏植被、森林一样,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今的肠道传染病为何居高不下,蚊蝇等昆虫仍然肆虐人类,危害人的健康,恐怕与此关系极大。我们难道还不重视厕所建设吗?
改造城厕现状需要理解支持
面对城厕的严峻形势,人们迫切希望城市厕所有较大的改观。人们要求似乎并不高,只要城厕无味、无蝇、干净、卫生就行。
国家爱卫会当了开路先锋,5年前就下达了研究城市公厕卫生标准,成立了7个专门研究厕所协作组,下发了无害化厕所模式。
各地政府部门逐步开始城厕改建和城厕管理。全国从1986年起,已新建卫生厕所3万多座,使紧张的厕所现状得到缓解;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逐渐把城厕建设纳入市政规划。全国近百万环卫工人,披星戴月,不怕污臭,清理粪便,为城市卫生作出了应用贡献。然而,城市公厕也面临着经费紧缺,人员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改变现状,环卫部门开始试行部分公厕以厕养厕的办法。可由于长期的免费入厕,收费遇到重重困难。甚至有人出言不逊,污辱管理人员。他们不理解厕所收费的作用,不知公厕的收费仍是用于厕所的,因此,扩大对此的宣传也是十分重要的。
题图:鲁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