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窑洞岁月的毛泽东(报告文学)

2023年09月01日

高新华 姚鸿文

(接上期第四版)主席还拉着几位老人的手,高兴地说恭喜的话,又用手一个劲地抓着带来的花生瓜子,给孩子们散着。整个屋里屋外,就象是一家人在过团圆年,乡政府的小院里,欢笑声响成了一片。

笑谈中,毛主席亲切地问几个老乡,日子过得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有啥困难没有?坐在主席身边的一位老人,紧紧握着主席的手,眼里含着热泪说:“毛主席呀,你领导我们搞大生产,现在我们都有衣穿、有粮吃,从没有过这样的好日子呀!”主席又问老百姓和军队的关系怎么样,问部队砍柴时,砍没砍老百姓的树,机关的羊吃了群众的庄稼没有,军队借东西还了没有,没等毛主席说完,大家就抢着说军队的同志好,对老百姓和气,帮乡亲们干活,亲热得就跟一家人一样。尽管这样,毛主席仍然让大家提意见,他说:“批评不是坏事。批评我们,就是帮助我们,帮助革命。只有批评,我们才能纠正错误,把工作做好,革命才能早日胜利。”

那一天的两个钟头,我们警卫人员十分轻松,毛主席道别时,屋里屋外站满了人。主席已经走得很远了,老百姓仍然站在路边,久久不肯离去。

终生难忘的柳林店

党的“七大”结束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中央决定让主席到外地休养一段时间。主席就来到附近的柳林店白求恩医院。

那天出发前,团长、政委亲自找我谈话,对我说,你们这次的任务只有两个,一是要绝对保证主席的安全,二是要让主席玩好休息好。三天后,主席到了柳林店。主席和徐向前关向应等领导同志住在石窑洞里,我们警卫排住在半新的土窑洞里,土窑洞潮湿,我们用木炭火烘烤,当夜我就中了烟毒。

主席不知怎么知道了,马上带医生来看我。我昏昏沉沉躺在床上,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孔,只觉得自己作为他的警卫战士,反倒让主席照顾,心中十分惭愧,不觉流下了眼泪。主席见状,大声地说:“小石呀,你这个山东大汉怎么流起了眼泪呀?”

主席越是安慰我,我越是难受。他让医生守着我,临走时说:“等一会我再来。”大约两个钟头后,主席又来对医生说:“你到伙房去,让炊事班给小石做病号饭,需要什么就向他们提出来。”还派人到后勤部队取来大米、红枣为我熬稀饭。

由于组织上不让主席读书看报,他闲得无事可做,总喜欢唱几段家乡戏。这时候战士们就喊叫:主席,你唱的我们都听不懂嘛,唱个别的,唱个别的。主席说:“好,湖南戏听不懂,京戏懂吧?我唱京戏。”这时候,江青也往往唱上一段,她是被中央派来照顾主席生活的。

革命家的胆略

重庆谈判前夕,延安军民绝大多数都不希望主席去重庆,我们警卫战士也曾多次劝过主席。主席就反问我们:“怎么,怕你们的工作出问题吗?”组织上从我们警卫部队挑选了七、八个人,提前到了重庆。主席临上飞机的情景有不少文章有过详细的描述,当时飞机起飞前我们就在飞机周围警戒,直到飞机起飞了,我们仍然站机机场,向主席的飞机行注目礼。几天来,我们的心一直牵挂着主席的安全,吃饭都觉得没味。重庆谈判后,主席安全归来,我们悬着的一颗心才落了地。一日主席问我们:“你们看这仗还打不打?”我说:“主席,李部长(李克农)给我们讲了,仗还是要打的。”

“那你们怕不怕?日本鬼子打跑了,你们还是不能回家乡,有没有意见哇?”

“不怕。不打倒蒋介石反动派,我们就永远保卫主席。”

主席笑着说:“好,很好,不愧是我们的战士。”接着主席又说:“李克农同志讲的很好。蒋介石是个贱骨头,你越是怕他,他越是猖狂,所以你就要打他。”

胡宗南进攻延安前夕,经常派飞机轰炸延安。一天,一颗燃烧弹落在了主席窑洞上面,我迅速指挥战士爬上窑顶灭火。正在工作着的主席只是出来看了看,就转身又进窑洞去了。

难忘的历史

进城以后,我担任了中央警卫营的营长,直接为毛主席站岗放哨的机会少了。

一天,主席和江青散步时,路过我们营部,我对主席说:“主席,上营部坐坐吧。”主席欣然点头。江青在一旁开玩笑说:“我说,怎么不见小石了,原来他升官啦。”过去,江青经常配合我们照顾主席,所以她和我比较熟悉,说话也就很随便了。那时的江青不像后来传说的那么可恶,所以对她的玩笑话,我觉得也很平常。

1953年在广播大厦,我又一次偶然遇到了毛主席。主席问我:“小石,这些日子怎么不见你啦?”

我说:“主席,我调到二团了。”

这时江青在一旁说:“嗨,这人又升官了。”

主席大概是忙着开会,说了几句勉励的话就走了。那时我想,和主席见面的机会还很多,谁知,这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老人家。不久我就被调离了中南海警卫部队,到西北来了。

上篇:门票
下篇:广告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2/7/1992071404-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2-07/14/08614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