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制度”改革,已成为职工的热门话题。置身这场改革大潮中的韩城下峪口矿职工思想动态如何?为此,笔者走访了一些基层党政领导和生产一线的工人,了解他们对“三项制度”改革,转换企业内部机制的认识和想法。
有的喜
走访的结果表明大部分职工赞成和拥护“三项制度”改革。一个采煤队的党支部书记说:“三项制度改革很有必要,年轻人没有技术不想学,也不想干,出工不出力,奖金一点也不少拿,升级齐步走,照这样下去,大锅饭就会变成大锅汤了。”某队队长说:“‘三项制度’改革是件好事,懒汉的日子过不成了,混饭的混不下去了,日鬼捣洋糖的干部当不成了。”他还坦然地说:“如果让我离开领导岗位,我会高兴地去当工人,人不能只拨自己的算盘,干部能上能下,对国家对人民的事业有好处!”某班长说:“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牵涉职工的切身利益,但不进行改革确实不行。”一位在井下干了30多年的老工人说:“‘三项制度’改革符合国情,让能干的上不能干的下,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把生产效益搞上去。”一位技术员说:“把领导干部的铁交椅搬掉,他们就会跟班劳动和工人打成一片,同甘共苦。”他还说:“现在矿上还没正式破‘三铁’那些常泡病假的人就坐不安稳了,上班了,他们害怕被减掉。”
有的忧
一线职工最大特点是敢说,善于坦露自己的看法。一位采煤队队长说:“调皮捣蛋的,长期不上班的人大都有硬关系,这些人难减掉。我队有个青工,1988年到队,没上过几天班,来了捣蛋,队上没办法,开资时就来领工资,不给奖金就闹事,因为他有后台,惹不起。”
有个矿工说:“‘三项制度’难改!胡逛不干活的人大多数是有硬关系的,如果改了把这些人往哪里安排?你不安排这些人,你能安宁?现在党风还没有根本好转,社会上存在不少问题,关系网一提一串,如果上边的风不正,下边就是破了,也不一定取得好效果。”
病老残职工担心
在交谈中,发现病老职工几乎都有后顾之忧。
一位老工人说:“我在矿上干了几十年,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如果优化组合,我肯定是编外对象,离岗后我生活来源可咋办?”一位在井下采煤中腿部负伤的矿工说:“像我这样病胳膊伤腿的,打破了‘铁饭碗’,如果矿上把我组合掉了,只一次性地给一点伤残费,就算打发了我,我一家日后日子可怎么过?”有的职工还提出了组合后若发生了工伤是否就不要了等等问题。
在交谈中,还发现有的老工人已不安心工作,开始为自己找出路。家在农村的老工人有的筹划在家里种树养鸡等,家住城镇的老工人则托人找诸如看大门、打扫卫生等工作,以应付优化掉后的生计。
以上众说纷纭,有的认识也不无偏颇,但笔者认为也属正常现象。最近省上领导指示要求我省坚定不移地推行“三项制度”改革。我想,我们企业各级领导如能做过细的思想工作,弘扬职工思想中积极正确的一面,克服职工的消极情绪,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坚守原则,不怕得罪人,敢于碰硬,对病老残职工进行妥善安置,“三项制度”的改革就一定能成功,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人尽其能,按劳分配”的理想社会环境。
(张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