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企业内盗寻源录

2023年09月01日

(热点调查) ●桂维平

据有关权威部门透露:全国一年发生的公物内盗案,至少使国家企业蒙受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两脚鼠”何以“坐山吃山,靠水吃水”?内盗丑剧何以愈演愈烈?请看——

(一)

近年来,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工矿企业中,内部盗窃公物现象正严重滋扰着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这种猖獗的内盗风,无疑是给困境中的企业雪上加霜,大有“内盗猛于虎”之趋势。

——我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太原钢铁公司,近三年间抓获“两只脚老鼠”1.3万人次,缴回钢铁666吨,价值人民币42万元。

——我省某市公安部门称:1991年全市企业仅上报的内盗案件300多起,经济损失150万元。

——省城西郊的西安变压器厂公安科,仅1991年6月至9月,共破盗窃工业原材料案件55起,抓获案犯16人,追回价值1.4万元的工业原材料。

人们不禁要问:未曾上报的内盗案有几多,未曾抓获的“两脚鼠”又有几许?

内盗,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公害!

众所周知,盗窃公物现象由来已久,是企业界普遍存在、颇为揪心的“老顽症”。五六十年代,个别职工利用工作之便,小偷小摸,损公肥私。或拿工业原材料做个日用家什,或将公用生活用品窃为私有,凡此种种。一旦被曝光亮丑,群起攻之,其本人亦羞愧难当,追悔莫及。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步步深入,企业那种平均主义“大锅饭”机制逐步得以改变,拉开了职工的收入差距。“我亏了!”成了一些职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态。加之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和影响,个别职工于是铤而走险,“堤内”损失“堤外”补,走上了较易得手的内盗之路,企业的财产便成了他们觊觎的目标。

内盗案之一:

某铁路分局机务段128名机车乘务员参与内盗,其中司机47人,副司机81人,一年余作案103起,盗窃国家物资总价值4.5万余元。

内盗案之二:

省齿轮厂工人魏某、张某,自1989年来勾结个体机动车司机先后在厂内作案10余次,盗窃成品齿轮13种达千余件,价值人民币1.5万余元。

内盗案之三: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库职工苏某监守自盗,先后10余次盗窃鹿角胶、天麻、山芋肉等名贵药材,总价值人民币近万元。

(二)

一位朋友曾说,这几年搞“废品”回收同样是“致富”的黄金道。他接着道出这样一句“顺口溜”:“翻身不忘共产党,发财不忘偷大厂,要想成为万元户,就绕企业转一转。”仔细一琢磨,还颇有道理。不是吗?一些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地窃取公家财物,然后拿到废品回收市场销赃,收购贩子则低价购进,再以高价抛出,从中牟取暴利。

为了探访“两脚鼠”们的销赃渠道,记者曾跟踪调查了几个废旧品回收市场,在省城某废品交易市场上所呈现的繁荣景象,可窥其一斑。

——“严禁黑市交易”的巨幅广告牌,已被晾晒的杂物所遮挡严实。在这些场所里,可谓货物齐全,应有尽有。小到钳子、弯头,大到机器设备,成吨的钢材钢板。据“圈内人”介绍,几乎各废品收购站和一些个体贩子中,都有钢材、电缆线、阀门、水泵、电机、虎钳和扣件等物资。

——一条旧货街上,一位民工模样的人在一旧货摊前打问:“钢丝绳要不要?”地摊贩子精神一振:“有多少?”“10米。”“啥价?”“20元。”民工起身欲走,贩子高声喊道:“30元,咋样?!”一条几乎全新的钢丝绳,竟以30元成交了。

——一家旧物收购站门前。一辆载重汽车正在装收购站回收的钢材和旧铜。所谓旧铜烂铁,实际上都是工厂的工业原料。一位站在车旁的买主说:“我们小企业苦于议价原材料买不起,计划内材料又搞不到,就得到这里来找。”

据有关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某钢铁厂周围仅有照可查的废品收购站就达30多家,而无照可查的流动收购点就不计其数了。由此可知,内盗不是一种简单的企业现象,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某些废品收购部门和个体户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坑了国家,肥了个人,为犯罪分子销赃大开方便之门。更有甚者,教唆盗窃犯把偷来的工业原料、设备配件“重新加工”,再以废品收购存入秘密黑库,伺机兜售。可见整顿和清理旧物市场和废品收购站(点),不给不法分子造成有机可乘的空子,这是目前解决企业内盗风的关键所在。

(三)

时下,在相当一部分大中型企业里有相当一部分靠着企业吃企业的人。纺织厂的偷布,卷烟厂偷烟,酒厂的偷酒,搞电器的或偷电器“武装”自家“小天地”,或偷电器在外销赃。有的甚至发展到不惜破坏国家贵重设备和关键设施,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盗窃公物犯罪现象发展至今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发案不报。在调查过程中,笔者曾听一家公安派出所所长介绍,他们所里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里,现已堆满了成盒的轴承,成捆的电焊条,成麻袋的水表和成卷的电缆线。面对这些“战利品”,公安人员却笑不起来。这位所长沉重的说:“我实在高兴不起来,因为至今我们还找不到失主。”附近一些企业在公安部门前去核实时,都矢口否认公物被盗。这些奇特的“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位企业领导者的如是说,令人茅塞顿开。这个经营者这样解释道:职工犯罪率一旦超过某个百分比,不仅全厂奖金“泡汤”,就连企业调资、评先创优都会告吹。所以一般公物被盗,都不愿自找“麻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此这般,恶性循环。一是丢了公物装糊涂,一是丢了公物根本就不知道,这种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混乱现状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并不少见。

——山城宝鸡某轻纺厂车间厕所。掏粪农民从粪池中捞出的纱管堆得像座小山,使其不知所措。闻讯赶来的公安科人员,解开个中之谜:“这肯定是有人偷纱佯装上厕所,将纱线缠出,纱管扔入粪池!”果不出所料,公安科突击抽查春节探家职工的行李,结果竟查出一批成品纱和其它工业原材料。作案者多为近年招收的农村合同工和“一头沉”职工,赃物价值1万余元。

——古都咸阳某大型企业。下班时人流如潮涌,门卫王某与昔日工友李某逗乐子,并欲要支香烟抽,李某提着皮包左躲右闪说身上没香烟。王某趁其不备猛地夺过皮包,顺势拉开拉链,顿时傻了眼!原来包里装了满满一兜工厂产成品。众目睽睽,当即扣留。经查,李某竟是个惯偷,专找王某值班时蒙混出厂。

——某市一家制药厂。一名负责烘干药品的职工,利用工作之便,每天把价值千元的成品药用饭盒偷拿回家,然后转手通过中间人卖给小医院和私人医生,从中获取赃款30多万元。后来还是转手人事发东窗,这只“药老鼠”才得以曝光。

——某汽车制造厂青工李某,先后从厂里盗走发电机、化油器等汽车配件,连连得手后却无人知晓,李某私欲更加膨胀。一天他竟把一台新汽车开出郊外,把车体分解将零部件存放在亲属家,饲机销赃。

(四)

盗窃公物犯罪现象猖獗,已成为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皆感头痛的“顽症”。除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外,物资市场和收旧行业失控,大量乡镇企业的兴起以至生产资料实行双轨制,亦是造成物资市场混乱、刺激犯罪分子内盗原因之一。

据统计,江苏一个县级市1990年底有各类专业市场和集贸市场98个,累计经营开办物资经营供销公司或厂办经营机构4196家,从事经营工业物资人员达31364名。与此同时,收旧行业也一哄而起,三年内发展到80家。个体收旧人员则更是“天女散花,乡乡存在”。加之乡镇企业工业物资都是议进议出,价格高于国家统配物资价格好几倍,而盗窃案犯手中的工业原材料价格普遍较低。因此,乡镇企业便乐意大量收购,并派员四处设点,跨省市区域收购,明知赃物也照收不误。据了解,仅在陕非法收购工业原材料的江浙乡镇企业人员有300多人。

国家早就有明文规定,旧物收购部门不允许收购来路不明的物品。而某市在登记注册的180多个收购站(点)中,违反上述规定的不在少数。前不久,某公安部门从一家旧物收购站中查出5捆贴着商标的新铜线。经查实,这些价值3000多元的工业物资,全部是内盗的赃物,卖到这里仅给了1000元。另外,据某厂抓获的3名“两脚鼠”交待说,他们当初以为销赃不易,没想到一些收购站(点)不但收,而且不需要任何证明。故使他们贼性大发,愈加放纵,以致于从小偷小摸发展到用汽车装运。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再蒙受侵害和维护企业单位的正常生产,各行各业下大力气钳制内盗恶虎已成为当务之急。反“内盗”斗争,是一项社会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让我们携起手来,真抓实干,打防结合,铲除“家贼”以及滋生蔓延的环境,严堵漏洞,不给“两脚鼠”一丝可乘之机,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舆论声势。

也许人们还记忆犹新,我们曾有过全民灭鼠、遏制鼠患的那片辉煌。现如今,我们何尝不可再打一个专剿“两脚鼠”的战役呢?!

上篇:没有了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2-07/28/08637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