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靖华
在儿女与父母之间,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他们长期分居,时间拉开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距离,中间仿佛隔着一堵墙,一座山。他们之间的感情距离是怎么拉开的?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分离,使母子感情出现隔阂
刘阳芹把儿子高盟从婆婆家接回来有三年了,高盟却从没主动亲热地叫过一声妈,这使她很伤心。吃饭的时候高盟总是小心谨慎地,一面用眼角扫视桌面,一边用眼角的余光察看大人的脸色。别人一顿饭只吃到一半,他却早吃完了,然后悄悄地溜到厨房拿个馍放到书包里,象个小偷似的。刘阳芹看到后关心地问,“没吃饱?饭菜还有,再吃点。”他却又把馍从书包里掏出来背着空书包走了。刘阳芹心里酸楚楚的,心象被人掏走了。
刘阳芹和丈夫为了支援大西北的经济建设,从东北来到了陕西铜川,当时由于儿子高盟年纪还小,带在身边很不方便,便让他留在了妈妈身边,一住就是五年。等条件稍微好转,高盟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他们便把儿子接了来。谁知儿子却不认识他们了,在奶奶再三说服劝导下,才胆怯而不情愿地叫了声“妈”。
这以后,高盟总是躲着母亲,直到他也有了儿女之后也没能改变母子之间的这种尴尬境况。
好女儿与亲不起来的儿子
章巨理和乔林结婚七年,女儿已经有五岁了。偶然有一天,当乔林发现自己又怀孕时,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处罚,夫妇俩思前想后,乔林回到了农村的娘家,把孩子生了下来。生下的果然是个男孩,乔林和章巨理非常高兴。
两年后,章巨理和乔林调动了单位,给超生的儿子报上了户口。当乔林的母亲把已三岁的儿子送回来时,乔林和章巨理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可渐渐地,他们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对这个回来的儿子却从心里亲不起来。买点好吃的不知不觉便给了女儿。等意识到旁边眼巴巴站着的是自己儿子时,已经晚了。好东西到了女儿手里是出不来的。只得领着儿子再去买。就连有时给儿子买衣服,在家计划得好好的,等买回来再看,还是女儿穿的。没办法,只得重新买。乔林和章巨理为此伤透了心,他们也想改变自己,强迫自己“对儿子亲”,越是这样越“亲不起来”,以至发展到连儿子的说话、举动都看不惯的程度。
孩子呢,也觉得自己不是这个家里的人,尤其是姐姐对自己一点都不好,什么顽具都不给自己玩,还老说自己是外来户、乡巴佬,来和她抢爸爸,争妈妈的。他害怕这个家,姥姥走到哪他跟到哪,背地里还闹着要回“家”。
现在,老人还和乔林、章巨理住在一起。她准备等小家伙习惯这个新家以后再走。
孤独,使晴晴成了秃子
晴晴今年八岁,是个聪明伶利的小女孩。父母为了要个弟弟便把她送到姥姥家,那年她已经五岁了。五岁,一个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明白的年龄。
爸爸把晴晴带到姥姥家时说住两天,可是一觉醒来却不见了爸爸的影子,为此她哭了好几天,盼着爸爸快来接自己回家。
该上学了,晴晴便由姥姥每天接送。看着别的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高高兴兴上学,高高兴兴回家,她心里好羡慕。晴晴想不明白,爸爸妈妈怎么就不要自己了?
直到有一天,同学骂她是野孩子,爸爸妈妈不要她了,她终于明白“自己被爸爸妈妈给扔了。”从那以后,晴晴变了,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更糟糕的是头发也开始脱落,一撮一片地掉,大夏天也得戴着个帽子。小朋友又欺负她,弄得门都不敢出。
姥姥也被吓坏了,带晴晴去了好几家医院也没查出病因。最后只得抱着歉疚不安的心情把晴晴送到了她父母身边。而奇怪的是,半年以后晴晴的头发又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