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在解放军大熔炉锻炼了3年的汪自强,复员到西安车站报到时,毅然选择了集苦险脏累于一身的调车工作。
不懂,问;不会,练。在家,干了一辈子铁路的父亲就是他的顾问;上班,小组的张王李赵师傅都是他的老师。铛铛的练习上鞋声惊退了太阳惊月亮,喃喃的诵读声羞走了月亮羞星星。
1988年元月,正当红梅吐艳时节,24岁的他以超群的峰下制动技术走上小组长的岗位,成为全站最年轻的连接员。在重担面前,小汪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干,身先土卒干出名堂,不辜负工友们的期待。
去年6月的一天上午,解体1717次列车。当时骄阳炙烤大地,调车场暑气蒸腾。长袖防护服着身,愈使人气蹩心慌。汪自强站在T道缓行器出口处南边,密切注视着下峰车辆的走行和被缓行制动的结果。当第六组9辆车宛若游龙,呼啸着进入T道,他估模着该条型巨钳夹飞旋的车轮时,却没有听到往常那雄浑高亢的“哐吱”声。只见那组车以超出正常连挂速度20公里的骇人态势向原存车奔去。就在那组车后几节将从他面前越过时,发现险情用无线电呼喊调车长停止溜放的他,飞身上车,狠命拧闸。在赶来其他几位同志的努力下,终于迫使那组似脱缰烈马般狂奔的9辆车在距离原存车10米的地方,被安全制服了。
象这样奋力排险,防止调车正面冲突的事有多少,他本人记不清。小组工友们说,有时一天就有好几次。在车间防止事故登记簿上,仅1991年7月三天里,他除和别人共同防止事故一件外,还单独防止调车正面冲突事故两件。今年他又接连防止两件跟钩相撞事故。除了在生产中勇当先进,奋不顾身外,在平日生活中,他也总是关心同志,争做表率。党组织号召自己的成员和安全生产关键之人结对子,实现“双三无”,汪自强立即到支部提出申请,要和一位素质较差的小青年结为对子。从此,他和那个青年形影不离,贴心相处,上班,象弓不离箭;下班似箭不离弓;他用自己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帮助那位青年调整心中倾斜的人生天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久,那青年和以往判若两人。上班准时了,和不三不四的人断了来往,家中关系也因此而改观。由于坚持标准化作业,至今已近3年消灭了违章作业。谈起这些变化,这位青年感慨万千。
靠和小组团结如一人的共同努力,他们小组把燃烧着青春火焰的安全红旗插上了3200天的纪录。他个人也实现了安全生产2200天,安全调车130多万辆、5年防止各类事故20多起的功勋。
今年7月,郑州铁路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先后分别授予汪自强劳动模范称号;最近,铁道部和全国铁总又联合授予他“火车头奖章”一枚。党和人民高度肯定了他的成绩。
(押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