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自成
在我们这里,任何一个稍大些的会议,如果不设主席台,似乎就开它不成了。无论哪个部门哪个系统召开什么内容的会议,皆需布置庄严伟岸的主席台,长官高坐于上,百姓散聚于下。主席台上的座次亦是铁定了的,第一把交椅归“宋江”,左右依次是“卢俊义”、“吴用”、“公孙胜”、“林冲”一干人。开会如此,会后赴宴亦如此,大头因落坐一方,二头目三头目环绕左右,老四老五逐次散开。这颇有些旧时大家庭吃年饭的光景,很给人留下滑稽而又十分庄重的印痕。倘若见报,记者编辑则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不可稍有差错。如遇主席台偏偏庞大,则缀写一句:“在主席台上就座的还有(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这确乎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而又十分敏感的牢不可破的规章了。尊重领导,本属必要。若是隆重的庆祝大会纪念大会或十二分正规的会议,布设主席台,依次排列众领导,无可非议。然而现在的情形是,任何一类一级专业会议党政会议工作会议,均有主席台,人为地掘出一条等级分明森严的“深沟”。“公仆”高高在上,“主人”俯首于下,大抵很有几分幽默在其中了。
从电视新闻里经常看到,联合国的会议,也并没有为出席该会议的某国总理,哪家首脑设置一个显赫的主席台,他们与其它代表一般就座。当然,这类“圆桌会议”大约因此常常争吵不休,而我们是不吵闹的。
中国是一个颇能继承祖上阴功的国度,自西汉那个见风使舵阿谀奉迎的叔孙通制定一整套“朝仪”以来,封建等级观念便繁衍壮大,生生不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旗帜以及派生的尊卑有序的幡条便被他的后人奋力扛起两千年决不倒掉了。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多年,但残存的封建意识在某些地方某些人头脑中依旧根深蒂固,于大大小小的场合仍要顽强表现,这委实令人要生出悲哀产生深思了。
主席台,座次学,虽然仅是个形式,但是毕竟属封建思想的残渣。我于是疑心,不可逾越尊卑分明的“楚河汉界”过于鲜明;“凝聚力的长城”却是要薄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