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川矿务局焦坪矿穿孔机队,人们提起李文山、杨永生便会说:“这师徒俩活儿干得真棒!”
李文山已有30年焊工的历史。去年4月,他收了个徒弟,名叫杨永生。这李文山可是个实心人,一门心思地要把积累几十年的焊工经验传授给小杨。
李文山与小杨签订了师徒教学合同。初来乍到的小杨不会使用焊枪,面罩往脸上一盖,手就不当家了,虽说费力不小,可那也是白搭。李师傅见状,就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握焊枪、如何焊缝。这小杨也刻苦,师傅操作,他一旁认真看。一个动作一天不会,就两天、一个星期地学。他上班跟师傅学,就是下了班,他的手脚还不停地比划着,巩固掌握的知识,最终过了这一关。
你还别说,李师傅带徒弟那也是粗中有细。怎么讲?李师傅不仅在实践中抓小杨的技术,还很注意对小杨理论上的指导呢。睢,李师傅把《电焊工手册》和《焊工入门》的书交给小杨,叫他从理论学起,为实际工作打基础。此外,李师傅还把自个儿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绝招——“焊工三要素”也无偿亮给了小杨。这可乐坏了小杨,“师傅真心教咱,咱就要实心学,争一口气”。打那以后,大伙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场面,李师傅的身后总是跟着个小杨,不是问这,就是问那,不但关系铁,感情还蛮融呢。今年4月,小杨满了一年学徒,已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
俗话说:不经一番风霜苦,焉得梅花放清香。4月中旬,矿上提早动手准备防洪,计划建一个防洪渡糟,大量的工作便是焊接了。穿孔机队接受了75米的电焊任务,时间是10天。李文山和杨永生师徒俩一商量,分头干了起来。只见弧光闪闪,师徒俩汗流夹背。他俩干活相互摽上了劲,各把一头,只用了4天,提前完成了渡糟焊接任务。
(李文龙)
李文山和徒弟杨永生正在切磋技术。 孔令臣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