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已四十四岁,中等身材,略带驼背,黝黑的脸上架着一副瓶子底似的高度近视镜。别看他一副文弱书生样,但却自讨数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他利用业余时间把这些“杂事”做得有条不紊,替职工们服务周到,受到职工们的爱戴,连续8年被段、分局评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他,就是西安东车辆段工会图书管理员陈士才。
1984年,由于他眼睛高度近视,组织上把他从生产一线调到段工会图书室。可他感到这活把自己的能量用不完,就自己到处找事干。段广播室需要一名业余播音员,他说他是地道的北京人,普通话说的很标准,于是他成了播音室的“常住户”;工会经常要在外面购买各类用品,他说他掌握信息又跑得快,让大家伙腾出更多时间干别的,于是,他又成了一名业余采购员;制作宣传牌,刻画货车标记号码,写标语,他说“写美术字从小就是我的业余爱好,请交给我吧。”这样,全段各种会标、大大小小的宣传标语牌,又被他统统承包了;1989年段里建起了闭路电视放映室,他又说他当过电影放映员,为职工义务放录像的差事也被他接管。有人见他大包大揽,整天忙得屁股沾不了凳,不解其意地向他说道:“这年头别人都在想方设法捞实惠,象这些事是能推则推,而你却这么玩命的干,图啥呀?”他那象钟一样的声音更响了:“图个痛快!”
陈士才以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把作息时间安排得环环紧扣。早晨8点上班,他7点钟就到了单位,7点半打开播音室的收音机;中午12点、下午下班铃声一响,他那“大喇叭”准时就响;7点离开播音室,骑上自行车箭一般回到家里,顾不上与家里人说几句话,狼吞虎咽地随便扒拉点饭,扭身又像旋风一样返回单位。7点40准时打开录像机向职工家属播放闭路电视录像。等他离开那仅几平米闷热狭小的放映室,已是子夜时分,回到家儿子和妻子早已进入梦乡。每天逢年过节,他比往常更忙。连续3年过春节,他都是从年三十忙乎到年初五,为大家放映闭路电视连轴转,连饭都顾不上吃。每次都是爱人把做好的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无奈只好顶风冒雪把饭菜送到放映室。心里的委屈本想对他发发火,可一见他那憔悴疲倦的神态,禁不住扑簌簌直掉泪:“你呀你,这个家我算指望不上你……”
他不是不知疲倦不知累,也不是不愿休息不想家,用他的话说:“我只是想让别人过得更愉快。”
(黎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