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浅谈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

2023年09月01日

彭博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鼓舞下,我国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可以预料,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将会出现新的矛盾、新的问题,需要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的政治体制改革与之配套、完善。

笔者认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前提。如果放松了民主政治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是难以深入进行的。例如,国务院1984年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10项规定,据调查,除在产品价格、物资采购方面得到较好落实外,关于企业的机构设置、劳动人事、生产经营、资金使用、工资奖金、产品销售等自主权,都不同程度地被悄悄收回了,企业实际上仍处于行政附属的地位。这种不正常的“权力回归”现象,有悖于国务院放权的初衷,也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背道而驰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仅用行政管理机关对行政手段有某种特殊偏爱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要怪企业依赖“婆婆”也是天大的冤枉。其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以民主政治建设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同步的配套。

其次,民主政治建设是促进经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防止重大决策失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决策正确与否是一个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关键。要达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经过三个程序:在领导班子内部讲民主,充分听取“一班”成员的意见;充分发挥咨询班子、参谋机构的作用;让群众参与决策,激发出众多人的积极性。这一切只有在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逐步完成。

目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二是企业中家长式的非民主的管理方法仍然盛行,错把企业承包当成个人承包,以致当成私有企业,严重忽视企业管理的民主性。解决这两个问题,关键在于在宏观上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在微观上发展企业民主,加强民主管理。

实行企业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领导者和广大职工群众都是企业的主人,只有切实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和技术民主,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人思想解放,个个心情舒畅,才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到运用客观规律,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赢得高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当前的关键是要落实《企业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作者系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会主席)

上篇:杂家陈士才
下篇:半年突破三千万立功人员游黄山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2/9/1992091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2-09/15/08718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