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午12时许,一辆面包车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驶进了渭北高原的一道黄土沟,这里便是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新运处运输段的所在地——坡底,它与蒲城县西头乡坡底村紧紧相连。车里坐着省总工会主席高盈民等一行5人,来这里对企业的“建家”工作进行检查。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高主席便开始听取铁一局新运处及运输段有关领导的汇报。座谈会由铁一局工会副主席关永刚主持,老关1963年毕业于新疆铁道学院,是一名家在伊犁的锡伯族人,他操着一口略带新疆乡音的陕西话,言谈风趣幽默,使会议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新运处工会主席张有臣、副处长章圣汶、副书记雷观记、运输段工会主席安步来等先后作了发言,高主席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作着记录,并偶尔插问,如企业的经营情况、职工的吃粮、吃菜、烧煤以及关心什么热点问题等。
经过铁一局数万名职工18年的艰苦奋战,去年12月26日,西延铁路通到了宝塔山下,今年8月1日,西延线正式开通客车。该局新运处运输段承担着蒲城至延安247公里铁路的基建配套和客货运输任务,在“建家”活动中,该段工会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他们把解决一线工人的职工生活困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及时组织了3个生活服务队,建成了一条包括巡回医疗、理发、送粮、送菜、代为汇款、售货等项目的生活服务线。近两年来,先后为职工送粮21万斤,送菜48万斤,送日用品价值41万元,理发470人次,修理电器设备370件,代为职工汇款、存款970人次。此外还投资10万元,购置小型发电机10台,架设照明线路5600米。目前,该段已拥有电视机73台、录像机13台、录音机14台,还开辟了游艺室、图书室、舞厅、篮球场等娱乐场所50余处。
听完介绍,高主席说:“今天适逢中秋佳节,这是我国人民大团圆、庆丰收的传统节日,很高兴与同志们一起庆祝你们取得的丰硕成果。首先我要向在坐的各位及常年奋战在铁道建设第一线的职工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高主席接着说:“铁一局是我国铁道建设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东海之滨、天山脚下都留下了你局职工的足迹。铁路职工常年远离城市,冒风雨、战严寒,时常风餐露宿,确实非常辛苦。工会组织在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从实际出发,为职工解决了生活中的一系列难题,受到了职工的称赞,这是工会建家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要在全省进行推广,使我省的企业建家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最后,高盈民主席结合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和国务院最近颁布的《条例》,阐述了工会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强调工会干部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会毕,已将近下午6时,外面下着大雨,但高主席仍决定按原计划到几个车间,去看一看一线工人和职工活动阵地。
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行驶了近20分钟,首先来到了检修车间。这是一座修建在铁道旁的大厂房,面积近300平方米,走进制动组、锅炉组,高主席亲切地向工人们打招呼,询问他们住的地方远不远、食堂的饭菜如何、洗澡是否方便?几名工人激动地拉着高主席的手说:“我们住的地方不远,食堂饭菜比以前有了改善,车间里就设有浴室,谢谢您来看我们!”高主席满意地点了点头。车工工班的工会小组长靳建益是名工人技师,高主席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勉励他努力钻研技术,在生产上多立新功。在该车间的职工活动室,高主席走到报架前,翻了翻装订整齐的报纸,指着排放在中间的《陕西工人报》说:“这是咱们工人的报纸,你们对它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告诉我,我回去转告他们。”车间工会主席回答道:“报纸内容比较适合工人的口味,工人都喜欢看……”
运转车间的职工书画水平在全局是数得上的,高主席在该车间的职工文化活动室,看着琳琅满目的书法、绘画、篆刻等作品,不时发出赞叹声。在调度室,高主席与老工人魏思功拉起了家常,旁边有人插话说老魏有两个孩子上了大学,高主席向老魏表示祝贺,段工会安主席说:“为了解决职工子女的就学难问题,我们段近年不惜花钱送一些孩子到当地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就读。”高主席连声说:“对!做得对。”
返回段机关,已7时多了。深夜,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高主席与基层的干部们促膝相谈…
今夜,没有明亮的月光,没有迷人的月色,但人们觉得度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中秋节。
本报记者 田勇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