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有胆有识之举

2023年09月01日

本报评论员

读罢万源电务段不惜重金买下本段青工张振坤发明成果的消息,令人振奋。这一有胆有识之举,必将极大地激发广大职工学习和钻研技术的积极性,促使基层更多的技术尖子在本职岗位上脱颖而出。同时,也为广大一线职工开辟了一个展示才华、勇气和创造力的新天地。

然而,“科技兴厂”的关键在领导。倘若没有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职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吗?万源电务段之举就说明了这一点。试想,如果该段领导不拨出经费,创造条件,张振坤的设想能够成为现实吗?如果该段领导不牵线搭桥积极促成,张振坤的成果能及时通过鉴定吗?如果该段不花分文直接应用张振坤的成果,作为普通工人的张振坤亦奈何不得……这一切并非是危言耸听。君不见,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科技成果一旦“红杏出墙”,顿时沸沸扬扬的动人情景屡见不鲜。但热热闹闹一番后,成果寿终正寝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些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的教训,我们还见得少吗?固然,“卞和之玉”少有人识,是受一定客观因素限制的。可制度也罢,规定也罢,终究还是通过人的主观因素才能发挥其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重视的程度是决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万源电务段领导已为我们带了个好头。对那些敢于探索、大胆攻关、永不满足、发明创造的一线职工,就是要实行重金褒奖,以在企业界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技”的良好风尚。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本报明年元月正式扩版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2/9/1992091901-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2-09/19/08723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