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惠焕章
不久前,笔者随省新闻采访团到著名的神府东胜煤田及靖边天然气开发现场进行了实地采访,在为我国能有这样丰饶而质优的能源资源而兴奋的同时,却也为不少地方对能源的惊人浪费而忧虑。
金子还是瓦砾
煤,被称为黑色的金子。勘探表明,神府东胜煤田储量达2236亿吨,含煤面积遍及31172平方公里。然而也许正是因为这令人兴奋的天文数字,才使得它在这里的命运非常不佳,甚至贱如瓦砾。在窟野河上游陕蒙地界两边——缺水的河谷地带,煤层仅距地面几十米到几米,一座座露天煤场展现眼前,排成黑色长龙。然而却很少看到人和车辆出现,冷清得如同大火劫后的废墟。据了解,造成这里冷清的原因是煤无法运出去。
一位当地人告诉笔者,本世纪80年代初期,当勘探人员探明这里有丰富的煤资源之后,对于处于贫困线上的当地人来说,当然是欣喜若狂,似乎一夜间便可能平地起高楼,就会成为中国的科威特。窟野河床下煤层最浅,最便于开采,于是一场千军万马“大跃进”的场面在河滩展开。一个个大坑凹下去,一座座煤山耸起来,窟野河成了真正的窟窿河。然而他们的梦太天真了,由于此地处偏僻,挖出的煤运不出去,天长日久,那一座座耸起来的煤山不是被逐渐风化、自燃,就是被大水冲走。每个煤堆都在万吨以上,这一河川一个接一个堆下去,实在难以估算了。然而按专家们的观点,表面的损失还是次要的,由于地下煤层被挖开,又没有丝毫的保护措施,一旦被水浸灌,就象烂了疮的梨,周围的大片煤层就会跟着坏死。在煤层较深的地方,笔者仍能看到,那些一轰而起的乡镇矿或个体矿,东一个井西一个洞,开得乱七八糟。他们不是一个井一个井,一层一层地挖净,而是哪里煤多煤好就在哪里挖,哪怕正挖了一半,发现更理想的,便又往别处去打洞,颇如鸡啄馒头,吃不了几口,却毁了馒头,让以后真要吃它的人没了胃口。煤矿的这种无政府的开采,有人称之为毁灭性开采,不仅对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有朝一日,国家组织开采时,便如曹操吃鸡肋了。
“浪费嘛,我们可不在乎,”一位正在用煤块垒猪圈的农民说,“反正那煤再多,卖不出去便没有用,冲走了我们再挖,没人拉我们就垒猪圈、铺路、垒农田,反正总得有个用处吧。”
据了解,这里向外运输的途径除了华能精煤公司买下的一条至山西大同的铁路外,便数至包头的公路最捷径,然而在这条公路的陕蒙地界处,却不允许陕西的车辆过界。如果从神府运抵西安再向外运,豆腐便能绞成肉,谁愿干这等傻事呢?目前国家尚不投资安排延安经榆林至神府的铁路,看来这种资源原地浪费的现象还不可能很快结束。
用人民币燃起的熊熊大火
在探明储量达1000亿立方米的靖边天然气现场,笔者看到了更为惨烈的浪费情景。在陕三一井现场,笔者见一拳头粗细的管道,将天然气从井下源源送到地面,在管口处熊熊燃烧,火球高达10多米,呼啸声盖过波音飞机的引擎声。火焰周围50多米内树木枯死,寸草不生。在井旁的隔音活动房里,一位正准备吃饭的技术人员告诉我,这个井已这样风雨无阻地燃烧了1个多月,而且还要燃烧2—3个月。“每个井都要经过这样的试气过程,”他说,“这就是说,每个井不包括打井费用,仅试气一项,就要将价值40—80万元人民币的天燃气白白付之一炬。”
果然,在陕三一井东一公里处及未能记下编号的几口气井旁,笔者同样看到了这样剧烈的燃烧,感受到震耳发聩的轰鸣,我的心也在颤抖。
在设于靖边县城的长庆石油勘探局,副总地质师李营德告诉笔者,目前在这里已布井130多口,打成80余口,试气工作相继进行着。笔者估算了一下,如果每口井仅试气一项就烧掉至少40万元人民币,那么整个试气就要白白烧掉人民币近亿元。可是一位工程人员则纠正说,实际损耗的天然气,其价值比这高得多。
“这种浪费能避免吗?”我问。
“当然,”这位工程人员说,“比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试气过程中,或者办工厂或者把气输送出去,他们是非常珍惜这些能源资源的。”
“那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
“一句话,没有钱。没有钱,我们无法将气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也不能办相应的工厂。而且上面又要让我们尽快拿出每个井的数据参数,我们不这样做又能怎样呢?”
“据说这块地下天然气基本上是同一个储气层,挑几个井试气不行吗?”
“可上面要的是整个井的全部数据,否则不肯承认我们的勘探结论。”
于是乎这种浪费便成了正常的消耗,谁也不会对它提出异议,更不会承担什么责任了。
惊人的对比
据资料表明,我国能源总耗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但人均能源资源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大约缺煤2000亿吨,缺油1000亿吨,缺电5000亿度。约有20—30%的能力因资源短缺不能发挥作用。
神府东胜煤田及靖边天然气的发现,对当地人来说,能源问题已不算问题——至少在今后一些时期;但是对整个国家来说,这些能源的发现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比如神府东胜煤田的储量,也仅够填补全国一年多的缺口。
这是一组颇有说服力的数据;每消耗一吨煤创造的价值我国是469美元,而印度是1265美元,日本是2825美元,这等于说在开采率相同的情况下,日本用一个煤矿创造的价值,而中国则需要至少6个相同的煤矿,足可见浪费之巨了。
浪费,张开它的血盆大口,正吞噬着我国极为有限的能源资源。
居安思危
一个国家不在于地大,而在于物博,而物博不在于发现,而在于利用。能源资源都是一次性的,一旦失去,将永远不可弥补。有人把浪费称作无底洞,如此浪费下去,不要说发现一个神府煤田,就是十个,和发达国家相比,也许仅仅起到了一个的作用;发现一个大气田,可让气白白烧掉,那还不如不发现——至少迟一些年发现为好。也许有人会说,浪费的总归是少数。然而,请想一想不久的将来,那时,我们将会为这句话而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