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省统计局、省计委和省经委最近联合公布了我省今年头7个月的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结果。
长期以来,在工业经济管理工作中,采用的是以工业总产值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考核指标,这使得一些地区、部门、企业片面追求产值和增长速度,不注重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这次考核采用的是新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其不仅要看企业的生产增长,还要看产品销售状况如何,更要看效益的提高。
省统计局、省计委和省经委公布的结果显示,今年1至7月份我省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3.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3.35%,比上年同期减少0.43个百分点。其中,省属企业、地市县及以下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为80.36%和74.31%,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0.19和2.14个百分点,而中央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68.45%,比上年同期减少4.01个百分点,影响了全省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地市县及以下工业中,延安地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7.66%,居10地市之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还有宝鸡市、咸阳市。综合经济效益较低的有铜川市、汉中地区、西安市和榆林地区。
(杨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