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同志,你问我怎样把造型组带成了全厂的双文明班组。我只有一句话:‘磨破嘴皮子,不如作出一个样子’”。
这是我采访西安电机厂翻砂车间造型组组长呼学琪时,他所说的一句话。此话并不深奥,但却耐人寻味。
作为处在一线的班组长,身先士卒的榜样作用,比夸夸其谈更令人信服。呼学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造型工既脏又累,一天到晚满身黑。可是呼学琪自从1970年干了这个工种后,一干就是23个春秋。去年,该厂招了一批新工。这些年轻人开始认为,能招为国营大厂正式工,脸上感到光彩。可干起活儿,思想犯愁了,有两个辞职了。如何稳定人心,对于他这个芝麻官大的小组长可是件难事。他在班后工余,常和青工谈心,谈自己23年来如何坚守这个岗位,谈造型工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造型工后继乏人的现状。一些青工说,人家组长能干23年,人家是肉长的,难道咱是泥捏的,干!
青工安了心,怎样学好技术?他经常言教身带。他手把手地教他们整理好砂型。青工陈军,过去废品率超标,每月扣工资20%。经他细心传授技术,进步较快。今年9月上半个月,只出了一件废品。而呼学琪呢,去年6个月无废品,全年废品率下降到74%。组内青工说,组长是个火车头,咱这“车辆”可不能落后。全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红火开展,合理化建议一个连一个,人人你追我赶,形成了人人关心生产,个个争学技术,全组不断超产的新局面。
全组16人,14个人年龄在20—30岁,他们的婚姻恋爱呀,夫妻关系啊,家庭生活呀,呼字琪和车间领导常与其谈心,去家中访问,掌握每个职工的“思想脉博”,在工作中尽量给予照顾。而呼学琪自己呢,去年未休一天假。组长们一看这个样子,有许多也尽量在工假日处理家务,全组出勤率和超工时均在全厂班组之首。
组员们说:“组长能下海,咱们敢擒龙,组长树样板,咱们的身子可不能歪。”去年这个小组被评为全厂双文明班组,厂里给记了一次大功。
(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