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惠焕章 李坚 图 鲁强华
如果说华县新华饭店象一颗新星,在秦东大地悄然升起的话,那么这颗星却是因为他而发亮。任新房,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是只要你了解到他,了解到他的企业,那么你会相信,这颗星正在悄悄地汇进人们心目中灿烂的星河。
新华饭店是一个老牌企业,在70年代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繁荣历史,但是这次繁荣所引起的机构膨胀却为后来的萧条埋下了更沉重的包袱——到80年代后期,100多名在职职工连30元的生活费有时都保证不了,却还要养活80多名退休人员。能人纷纷跳槽出去,留下来的不是素质低、老弱病残,就是没人敢要的“咬蛋”,企业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频临倒闭的边缘。尽管上级为了挽救这个企业,经理走马灯似的到这里一试身手,其结果不是拂袖而去就是栽倒在这里,新华饭店似乎成了瘟疫,谁也怕染上它。
就在这时候,一个不吭不哈,只知道闷头苦干的小炉头,年轻的任新房被任命为县饮食服务公司副经理主持新华饭店工作。
3年过去了,新华饭店一洗当年的耻辱,面貌焕然一新。店内145间客房全部装修一新,拥有了绝不亚于大城市的一流高级宾馆套房和餐厅。院内修建了停车场、花房、运动场和卡拉OK舞厅。在火车站、老城等处还完善了公司所属门店的更新改造。目前饮食公司在全县已发展到19个经营门店,生意十分红火,经济效益3年迈出三大步。1990年即扭亏为盈,1991年在全国饭店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实现营业收入89.8万元,实现利税10.88万元,今年上半年在去年上半年35.7万元的基础上,营业额又翻了一番多,达到79.8万元。
3年来,他们不知接待了多少个会议和国内外宾客。谁也记不清共收到多少锦旗和牌匾,因为他们对这些锦旗和牌匾清理淘汰了一批又一批,办公室里还是挂不下。
难怪省商业厅厅长赵恩相在渭南地区县市商业局长会议上郑重指出:你们讲究在南方参观学习,可是真正的样板就在你们眼下,新华饭店的更新改造、用工用人制度就是学习的榜样。
新华饭店一时间成了全县乃至地区同行业中议论的中心。任新房,自然也成了新闻人物。
今年30岁的任新房看上去身强力壮,虎气十足。谁也想不到他曾是一个少年丧母的苦孩子。1976年初中毕业的他便下乡插队,拉车、担粪、打麦扬场,什么脏活累活他都干过。1979年他被招工到县饮食服务公司,当了一名择葱剥蒜的小杂工。“可就在这时候,我自己也弄不清,怎么会对读书感上了兴趣。”他从书案边拿起一本《中国烹饪》,“它已经伴随我度过了14个春秋,是它第一次把我引入了烹饪王国,也是它第一次使我空虚的心灵得到了充实。这以后,我便再也离不开书了。”1990年3月,他到北京学习食品雕刻,人还未归,价值600多元的书籍先寄了回来。近年来,仅他个人订的企业管理和食品加工方面的报刊就有60多种,每年用于这方面的开支在500元以上。目前他家中收藏的花花绿绿的书籍就达2000多册,价值4000多元。工作之余,他总是一头扎进书的海洋,夜里从没有在12点以前丢下过书,不断地汲取人类历史的精华,以充实自己的头脑。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探索的结果,使他成为华县“第
一掌勺”,小有了名气。
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展,思路的开阔,渐渐地,“第一掌勺”已不能满足他对事业的追求了。就在这时,上级领导独具慧眼,破格将他提拔为公司副经理兼饭店经理。一个27岁的毛头小伙子能挑得起这么一个破烂摊子吗?首先是资金问题。退休职工半年的生活费未发,整天在单位里吵闹,在职职工3个月工资未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钱在哪里?饭店的各种设施是70年代初期建成的,近20年过去了,要使其翻身,不进行更新改造,简直如天方夜谭,但是向哪里要钱?饭店里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职工素质相当低下,必须进行培训,谁来掏钱呢?任新房出了财政局又去找银行,走了公家又托私人,跑遍华县又上渭南,上西安乃至宝鸡,得到的钱杯水车薪,一致的回答是资金紧张,没有规模,不好办。任新房心急如焚,这么刚强的汉子,竟然刷刷地流下了热泪。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动摇他改变新华饭店面貌的决心。借不来钱,他就发动职工自己筹集。谁也没有想到,整天跑着向饭店要钱的职工竟然纷纷解囊或自找门路,3天时间集资8.7万元。因为职工们从任新房的言行中看到了新华饭店乃至饮食公司振兴的希望,吃尽了企业频临倒闭之苦的职工们,谁不希望自己的企业有一个出头之日呢?
有了这些资金,任新房的胆子也壮了。他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软件硬件一起抓,对企业由浅入深,深化改造。他投入20万元,为饭店后楼20余间客房添置了地毯、闭路电视、空调、席梦思床、卫生间等,改造为高档房间,具备了接待会议和外宾的条件,使床位的利用率由原来的50%—下子提高到95%以上。随后他又投资30万元,对西一、二楼餐厅进行改造,增加了高档餐厅和雅座餐厅,同时增设了卡拉OK舞厅。接着又投资10万元,对门面房进行改造开发,开设了干鲜果商店、电脑打印服务部、名优小吃部等,使企业从单纯的吃住圈跳了出来,形成了系列化服务。使企业从旧的模式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市场竞争力。
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任新房投入更大的精力抓好软件建设。根据新华饭店人才缺乏,职工素质低的特点,一上任,他就把职工培训当成大事来抓。每年派出20多人去西安服务学校进行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习;派中层以上人员到北京、西安等城市大饭店学习管理,更新观念。在店内,每年也要举办一次规范化管理普及培训。目前新华饭店四至二级厨师已达20多人,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济济,职工群体素质不断提高。在培训的基础上,他又主持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工资制度,从二级厨师到特级厨师分了8个档次,月工资从60元到350元;从三级服务员到特级服务技师分了7个档次,月工资从90元到300元,层层拉开档次,使店内掀起学技术热潮。
在经营管理中,任新房始终把握着“三不”的原则,即一不让干活的人吃亏,二不让老实人吃亏,三不让职工个人吃亏。
一次,客房部主任赵翠萍拿着3000多元找到任新房。“经理,这钱我们不要了。我们几个人到西安培训、参观、学习了十几天,花了公司那么多钱,怎么又能再要公司的提成呢?”“不行,”任新房断然道,“订的制度就得执行,公司送你们培训学习,这是公司的责任。而你们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超额完成了任务,本身已经为公司做出了贡献,提成部分应该归你们,你如果不要,就是带头违反制度,我就要处罚你。”一席话,说得赵翠萍心里直翻腾。跟上这样的经理,谁还能不齐心卖力地干?
任新房还结合服务行业的特点,特别注意从一点一滴入手,抓好规范化之外的服务。有的旅客半夜三更想买吃的,但又人地两生,服务人员替他们去买;旅客生病了,不管在任何时候,服务人员都协助治疗和护理,食堂要把病号饭送到病人床前或送到医院,让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为了把旅客真正当成“上帝”,他还要求职工说:“如果你们同顾客发生争执,即使你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对,百分之一的错,顾客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错,百分之一的对,都是你的不对,都要按规定处罚。”
正是由于他们始终把“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愿望”,作为自己治店根本,因而也赢得了顾客的青睐。不管是南楼还是北楼,高档套房还是低档房间,全都天天爆满;不管是高档餐厅、低档食堂还是雅座餐厅,一天之内不分淡旺,全天候营业,吃饭的人还是排成了队。几年来,他们不仅紧紧地吸引了到县内办事的各界客人、县内各种会议,还把渭南地区、全省范围的不少客人和会议也拉了过来,甚至有许多在陕西召开的中央级会议、国际性接待,也被指定放在新华饭店……
新华饭店上去了,任新房没有忘记和自己一起工作的职工。他认为退休的老职工为公司辛苦了一辈子,又不在单位居住,今后绝不让他们再为生活费的事奔波了。以前拖欠的生活费一次性补齐,今后每月发工资先发他们的,其次发一线职工的,最后再发行政管理人员的。不仅安定了退休人员,而且稳住了一线职工,使企业始终充满向上的活力。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这位干脆的经理表示:“打出渭南打出陕西。首先准备投入一批资金,在外地乃至国外开设分店,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任新房的心思,就象他办公室里的国际、国内直拔电话,连通着一个广阔的天地,而且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人们似乎已经感受到,一颗新星正悄悄地绽露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