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开进兴平县油漆厂的大门,是11月5日下午2时55分。随兴平县经委副主任刘建民走进厂长办公室,说明来意。厂长符振峰说:“行。我陪你们去制罐车间。”
向厂后走,进到制罐车间,车间内一片安静,所有的机床都停着,工人们坐着喝水聊天。符厂长把我们介绍给两位身着油污工作服的中年人,说:“这就是车间主任。”问主任为什么全车间都闲着,主任说每天有半小时休息时间:2时30分到3点。张二民主任说:“我们两也是工人,每天要顶班干活。这是流水作业,少一个人也不行。”
随两位主任走进简陋狭小的车间办公室,仅两桌两椅而已,我们坐下,主任只好站着。问他们实行的股份制是怎么回事,回答说:“方案是符厂长提出来的。制罐车间是试点,以后全厂都要实行股份制。制罐车间固定资产价值40万元,工人每人500元,入股计20万元,占1/2。每一个工人都是车间的股东。由股东选举董事会,董事会有权任免车间领导。”
问他们效果如何?回答说:“股份制是从7月份试点的,至今4个月多一点。效果嘛不错。如今谁想偷懒,谁想干私话,谁出了废品,就会群起而攻之,没门儿了。因为生产好坏关系到每一位股东的利益。厂里要给什么与车间生产无关的工作,得计价,否则,我们可以拒绝。个人效益嘛,大概增加收入40到50元吧。”副主任尹建民把一双油黑的帆布手套在手上搓揉着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嘛,在20%到30%之间吧。”
符振峰厂长告诉我们:“经过试点,这三个月职工分红可达5%,我们觉得太多了一点,经过磋商,给职工只分了2.5%。否则,个人收入太高了,也不大好吧?”
再回到车间,已是一片轰鸣,互相说话都听不见了。我们请一位年轻女工停下冲床,说要问她几句话,弄得这女工很不好意思。硬把她拉到车间门口,再三地问,才告诉我们,她叫杨素霞,今年28岁,是冲床工。
问她上个月收入多少,她只笑,低了头,不说话;问急了,才说:“你去问别人”。又做了一阵思想工作,才低头答:“上月我领工资320元。”
“原来呢?”我们问。
“原来,6月份是150元。”
“累吗?”
“累。原来我一天干300件,现在一天干4000件。我一个人干两台机床,常常要加班,上个月一共加了十个班。”
“有孩子吗?”
“有,一岁半。我加班去,公公婆婆愿意看孩子。”
“为什么?”
她又低头笑了:“为什么?这是为自己干的呀。我们大家都愿意。”
结束采访时,看一下表,时间是3时20分,一共25分钟。回头看车间,车间里还是一片隆隆声。
本报记者 叶广芩 周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