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7时15分。
“曲江流饮五湖水,唐肴味美四海心”——我正被西安“曲江春酒家”的书画条幅所吸引。蓦然间,3名美国客人在几位中方人员陪同下,款款步入“贵妃厅”。一身唐代侍女装束的几个服务员围拢过来,窃窃私语,颇为神秘。出于职业的敏感忙上前打问,答日:“斯诺夫人的侄女一家到这里就餐。”
我闻罢径直叩门而入,先自报家门,征得了客人的同意,趁就餐前的空隙,与谢莉尔·毕绍夫一家即兴聊了起来,作陪的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主席安危先生欣然当起了翻译。
56岁的谢莉尔满头银丝,气质儒雅。她随即把她的丈夫毕绍夫和女儿伊莎·毕绍夫·琼斯介绍给我。并就我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他们此次中国之行是应华中师大的邀请,前来参加在武汉召开的斯诺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取道西安,主要是毕绍夫先生拟到宝鸡市考察洗碗机生产协作厂家和投资项目。
“埃德加·斯诺和海伦·福斯特·斯诺是中国人民真挚的老朋友,记得斯诺在临终时,还用尽生命的最后力量说:‘我热爱中国!’海伦也曾荣获中国‘理解与国际友谊奖’,她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中国与美国人民生活的,她为加深中美人民友谊立下了汗马功劳,您作为她的侄女感受如何?”我见缝插问道。
谢莉尔耸耸肩,笑着说:“我与中国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呀,我出生那天正是姑母在张学良公馆采访张少帅的日子。我曾先后3次访问中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我姑母今年85岁了,现在康州麦迪逊独居,身体不太好,但她的精神很好,美国有两家制片商正准备拍她的传记片。1978年后,姑母委托我作为她的文学版权代理人,并参与国际间的斯诺学术研讨活动。”
当我问及毕绍夫先生的职业时,大腹便便的他灰谐地说:“我嘛,就是你们过去讨厌现在又挺惹人爱的资本家,主要是搞洗碗机和化学消毒剂生产的。中国是个大市场,尤其投资环境不错,这次来中国主要是想寻求投资合作伙伴。”
一直坐冷板凳的伊莎小姐不甘寂寞,她匆匆打断其父亲的话语:“这次是我与妈妈第2次到人杰地灵的西安了。在武汉期间,有一个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电影摄制组,从贵州专程赶来采访了我们。导演说我的眼神特别象当年的海伦·斯诺,还让我试了镜头,说不定我们还会在银幕上相见呢?噢,那部故事片名叫《毛泽东与斯诺》……”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谈兴正浓。“仿唐侍女”却频频递上“禁令”。抬腕看表,时针已指向7时55分。为了不耽误远道客人的晚餐,我们握手致谢告辞了。
走出“曲江春”,已是万家灯火。然而,伊莎小姐情真意切的话语却仍在我的耳际回荡:中美人民友谊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这代人手上,再加把劲吧,年轻的朋友!让中美人民友谊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 桂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