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奎
每年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尤其是基层单位。在工作总结报告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节余”或节省资金。不少单位确实是精打细算,深挖内部潜力,节余资金成绩突出,值得宣传表扬,但是也有个别单位上报的“节资”数大有水分。
据笔者所知,近年来不少企事业单位为了给职工发“节资奖”确实费了不少心思。他们一是坐在办公室里想数字,二是专款非专用。办公室里的数字是咋想咋写,难怪有的单位上报的节资数还大于上级的投资数;说起专款专用就实用多了,这些单位把上级下拨的专用款,挪作它用,或者大钱小用,没有用完的钱就上报为“节余”数。反正这钱私人没花,不怕查,今年用了没事,明年拨下来再用。其后果是上级布置的计划、下达的任务不能落实完成,造成重复投资,资金浪费。为此,笔者认为:各级领导部门在检查中要严格仔细,挤干水分,杜绝漏洞,查出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