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耕耘数据的人

——全国统计系统劳模李世忠速写

2023年09月01日

在陕西,从事统计工作的职工有一万多人。他们整天和数据打交道,在外界看来,似乎相当枯燥。李世忠,50开外的瘦高老头,汉中市统计局局长,他在这些枯燥的数据中,找出了滋味,找到了新天地,成为我省统计战线唯一的全国劳模。

1980年,作为汉中市城建局负责人的李世忠只身来到新组建的汉中市统计局,这是一片待开垦的土地。

李世忠深知,知识是任何事业成功的基础条件。他一面下基层了解情况,着手抓基础工作,理顺头绪,建立网络,启动统计工作进入正常运行;一面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为开创事业奠定基础。他做了近8万字的学习笔记,同时培训了新手。随着他的知识的不断丰富,他狠抓了统计网络和队伍建设。短短几年,他在全市27个区(乡)建立了统计信息工作站,建立了信息网点50多个。他又抓了企事业单位专职统计人员的配备,统计队伍已发展到1400余人。近年来,他亲自主持各类培训班50余次,受培人员达2000余人。组织编印统计小册子1500余册、学习资料1000余份。他还不断将统计网络向外延伸,在省内建立了11个县市的统计网,还与西北五省及全国50多个县市建立了经常性的业务联系,使统计工作高层次、全方位地运行。

“文革”期间,我国统计部门处于停顿状态,大量数据遗失、被毁,形成了断档现象。李世忠组织局内同志从各级档案馆的资料中查找资料、数据,并进行演算,整理。结果,他把一本《建国三十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奉献在人们面前,补上了中断的史料。继之而来的是《汉中市统计志》和一部更详实完整的《建国四十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资料》的组织编撰完成。

李世忠认为,做政府的“谋士”是统计部门的天职。科学的数据,就是决策的依据。他把统计工作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服务形式向多样化转变。主要是从《统计信息》、《经济统计年鉴》、《月度经济形式分析》等载体中做细致的分析,向市主要领导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近年来,他写的资料分析材料已达600多篇。

变信息为商品,是李世忠的又一努力。过去统计局一直依靠财政拨款,工作单一,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他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有偿服务,为有关部门提供有偿调查。还开办了电脑打字、复印业务等,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促进自身的发展。办公实现自动化、数据处理智能化,已居全国同行业的前列,他们的经验已被国家局在全国推广。《中国统计信息报》曾以《统计在这里充满活力》进行了专题报道。

(武明兴 杨宗明)

上篇:神效健康袋荣获国际金奖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2/12/1992120301-2.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2-12/03/08844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