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觅踪 文 杨琐海
山东、山西,连小学生都知道是两个省名,即省会济南的山东省和省会太原的山西省,而且有人还知道原来是以太行山东西分界的。但是古时候的山东、山西可不是如此说法的。譬如唐朝诗人章竭曾写过一首七绝(焚书坑):“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说的“山东乱”的地方是今天山东吗?刘、项不是山东人,也不是在今天的山东起义的,显然此“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那么,此“山东”指何处呢?原来诗中的关指函谷关、河指黄河、山指华山山脉,战国、秦、汉时以华山、函谷为界,其东称山东、其西称山西,诗中的“山东”正是指华山、函谷关以东之地。那么,我们今天的关中不是叫“山西”了吗?正是如此。这里有史书为证:郭璞注释的(方言)说:“六国惟秦在山西”。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楚汉相争时,“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这两处“山西”指关中是确定无疑的了。
今山东省的山东,原来是地域名,指太行山以东之地,直到金朝置山东东路,“山东”始成政区名,明朝置山东行中书省,辖境才与今山东省境相当。而山西呢?今山西省地原称河东,因其西境黄河成南北向流,它在黄河以东之地,秦汉时置河东郡,到东汉时,以其在太行山之西,才出现山西的叫法,元朝置山西道,明朝置山西行中书省,“山西”才正式成为政区名。阅读历史书籍或平时碰到历史地名,一定要弄清它的时代背景和地域变化,否则是要被弄糊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