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文
《水浒》中的李逵是人们公认的一条英雄好汉。李鬼则不然,是个十足的流氓泼皮,他假英雄之美名,黑道剪径,伤害百姓。是冤家路狭,还是老天有意安排,得意忘形的冒牌货终被真李逵识破,并掉了脑袋,怎不令人快哉!
然而故事终归是故事,现实生活中人们却不难发现,不是真的战胜假的,而是假的杀败了真的。诸如假冒伪劣商品,何以招摇市场,坑害群众,大概是:一者,不法分子利欲熏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偷梁换柱,二者,一些国营企业,不是以优抵劣,而是亦步亦趋,干起“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的勾当;三者,“小王国”的利益迷了某些人的心窍,“人家吃肉,我们喝点汤,有啥不可”等等。于是假冒伪劣便成了灾,不仅败坏了国家、企业声誉,而且伤害了群众利益,甚至威胁到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商品市场上有此毒瘤,用人问题上也不例外。笔者有位“同窗”,在一家建筑企业供职多年,其辛苦耕耘,群众有口皆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近四百篇,创作剧作多出,多次获得省市地奖励。但因他不谙世故,伤了某些人的面皮,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入“冷宫”。许多干部职工气愤地说,这不正应验了那幅“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对联么!
又据报纸透露,山东今年在陕西(主要是西安)设点招聘人才,“一次性”就挖走了数千名大学生。有人奇怪:不是有分配计划、指标、户口“卡”着么,李逵们怎么就会飞去“梁山”入伙呢。是的,“梁山”招揽人才,一不要商调,二不要档案,仅凭一张报到派遣证和几份作品或科研成果,就可被“朱贵”们渡到山寨入伙。这确实是太简便了,超越了旧有的“雷池”。但它最大的优点是适应了当前人才市场趋于敞开,提倡供求双向选择的大势,加速了人才流动,解决了企业人才急需,能从根本上推进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同时体现了公平竞争机制,是对人事调度中不正之风的反叛,使一批学有专长又无“跳槽”门路的李逵有了用武之地。这有甚不好!
打击假冒伪劣整治不法分子,破除“保护伞”,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样,在人才使用上,对那些“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人们敲敲警钟,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纠正他们蛮横霸道的作风也势在必行。改革开放呼唤人才,四化建设呼唤人才。